登君山次韻四章

望窮海峙眼生花,得酒相逢即是家。 遊鯉山高紅日近,臥龍江闊碧波斜。 喜看勝地吳都大,端拜名公石刻嘉。 遠寺鐘聲僧入定,披衣對月上歸槎。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峙(hǎi zhì):海邊的山峯。
  • 遊鯉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臥龍江:江名,具體位置不詳。
  • 吳都:指古代吳國的都城,這裏可能指蘇州。
  • 石刻嘉:指刻在石頭上的文字或圖案精美。
  • 入定:佛教術語,指僧人進入冥想狀態。
  • 歸槎(guī chá):歸舟,指回家的船。

翻譯

眺望遠處的海濱山峯,眼睛因遠望而模糊,得到美酒,與朋友相遇,這裏便是我的家。遊鯉山高聳,紅日彷彿近在咫尺,臥龍江寬闊,碧波斜斜流淌。欣喜地看到吳都這片勝地如此廣闊,虔誠地拜讀名公的石刻,其精美令人讚歎。遠處寺廟的鐘聲響起,僧人已進入冥想,我披上衣服,對着月亮,乘着歸舟回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登高遠望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人文藝術的讚賞。詩中「望窮海峙眼生花」一句,既展現了詩人遠望的景象,又巧妙地表達了遠望時的情感。後文通過對遊鯉山、臥龍江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嚮往。結尾處的「遠寺鐘聲僧入定,披衣對月上歸槎」則巧妙地將自然與人文、現實與理想結合,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嚮往寧靜生活的情懷。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