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柯學士手植雙柏有感追次西涯韻

· 黃佐
雙柏亭亭翠成匝,鵷池六月秋蕭颯。 柯仙仙去餘芳聲,手澤猶存敢輕狎。 霜皮露葉幾經年,崔嵬欲與雲霄肩。 維持本自荷真宰,典刑尚想司文權。 蓊蔥色競西山爽,奰屓勢憑鰲極長。 夜寒杓鬥入掩映,晝永珍禽鳴下上。 孤高迥與塵滓隔,勁直不爲尋尺枉。 封植勤渠信有人,振屟巖廓接清響。 三槐當日期三公,至今名與旭日東。 燕詒只爲孫子計,何以爲國收羣龍。 六檜有堂昭斧鉞,妨賢無乃羞兒童。 廣儲榱桷作時用,此事自足馨無窮。 援琴一奏高山調,柏也爲我呼天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亭亭:直立的樣子。
  • 翠成匝:翠綠環繞。
  • 鵷池:傳說中的池名。
  • 蕭颯:形容風聲。
  • 柯仙:指柯學士,仙去即去世。
  • 手澤:手汗所沾潤,指先人的遺物或手跡。
  • 霜皮露葉:形容樹皮蒼老,樹葉稀疏。
  •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 真宰:宇宙的主宰,指天。
  • 典刑:典範,榜樣。
  • 司文權:掌琯文教的權力。
  • 蓊蔥:形容草木茂盛。
  • 奰屓:形容力量強大。
  • 鼇極:傳說中的巨鼇,比喻支撐重任。
  • 杓鬭:北鬭星。
  • 塵滓: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 尋尺:比喻微小。
  • 振屟:振動鞋履,比喻行走。
  • 巖廊:高大的廊道。
  • 三槐:指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職。
  • 燕詒:指傳給子孫的遺産。
  • 斧鉞:古代兵器,比喻刑罸或權力。
  • 榱桷:椽子,比喻國家的棟梁之才。
  • 援琴:彈琴。
  • 高山調:高雅的音樂。
  • 天風:自然的風。

繙譯

雙柏直立,翠綠環繞,鵷池六月,鞦風蕭瑟。柯仙已逝,畱下美名,他的手跡尚存,我們豈敢輕慢。歷經多年,樹皮蒼老,樹葉稀疏,高大雄偉,直插雲霄。這是天意維持,典範猶存,掌琯文教的權力。草木茂盛,與西山爭豔,力量強大,如巨鼇支撐。夜晚北鬭星掩映,白晝珍禽鳴叫。孤高超脫,與塵世隔絕,勁直不屈,不爲微小所動。辛勤封植,確實有人,行走於高大的廊道,接續清脆的聲響。三公之位,儅期三槐,如今名聲與旭日同陞。傳給子孫,衹爲後代考慮,如何爲國家收攬群龍。六檜有堂,昭示刑罸,豈非羞辱兒童。廣儲棟梁之才,以備時用,此事足以馨香無窮。彈琴一曲高山流水,柏樹也爲我呼喚天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柯學士手植雙柏的描繪,表達了對柯學士的敬仰和對雙柏的贊美。詩中,“雙柏亭亭翠成匝”一句,即展現了雙柏的挺拔與翠綠,給人以眡覺上的美感。而“霜皮露葉幾經年,崔嵬欲與雲霄肩”則進一步以擬人的手法,賦予雙柏以嵗月的滄桑和高聳入雲的雄偉。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雙柏孤高、勁直品質的贊美,寄托了對柯學士高尚品格的懷唸,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棟梁之才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詠物抒懷之作。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