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饒埔鉅寇次督府百川張公韻二首

· 黃佐
十萬貔貅引月弓,一時巢穴散炎風。 潮陽鼓角連天沸,嶺外雲雷動地雄。 銅柱標來兵幾在,崑崙追去計猶窮。 兩旬玉鏡歸明主,應是中興第一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月弓:指弓箭,比喻軍隊的武器。
  • 巢穴:指敵人的根據地。
  • 炎風:熱風,這裡比喻戰亂。
  • 潮陽:地名,今廣東省潮州市。
  • 鼓角:戰鼓和號角,古代軍中用以指揮、激勵士兵。
  • 嶺外: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雲雷:比喻戰爭的激烈。
  • 銅柱:古代用來記功的柱子。
  • 崑侖:山名,這裡比喻追擊敵人的路途遙遠。
  • 兩旬:二十天。
  • 玉鏡:比喻明亮的月亮,這裡可能指代勝利的象征。
  • 中興:國家由衰轉盛。

繙譯

十萬勇猛的士兵手持弓箭,一擧攻破了敵人的據點,戰亂隨之消散。潮陽的戰鼓和號角聲震天響,嶺南地區的戰爭如同雷聲般震撼人心。雖然銅柱上記載的士兵數量已經不多,追擊敵人的計劃仍然艱難。二十天後,明亮的月亮象征著勝利廻歸明主,這應該是國家中興的第一大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場戰爭的勝利景象,通過“貔貅”、“月弓”等意象展現了軍隊的勇猛和戰爭的激烈。詩中“潮陽鼓角連天沸,嶺外雲雷動地雄”生動地描繪了戰場的喧囂和戰爭的震撼力。最後,詩人以“玉鏡歸明主”象征勝利,強調了這場勝利對於國家中興的重要意義,表達了對國家複興的深切期望。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