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鐃歌鼓吹曲:古代軍樂的一種,鐃歌是軍中用以止鼓退軍的樂器,鼓吹曲則是以鼓和吹樂器爲主的軍樂。
- 硃鷺:一種鳥名,這裡可能指歌曲的名稱。
- 艾如張:艾,一種草本植物,如張可能指像張開的網。
- 羅畢以羅:羅,捕鳥的網;畢,古代捕鳥用的長柄網。
- 旃:古代的一種旗子。
- 將誰何:疑問句,意爲“將要問誰”。
- 羅罹之:罹,遭受;之,代詞,指雀。
- 鉦鐲:古代的打擊樂器,鉦類似鑼,鐲類似鍾。
- 嗟將問誰:嗟,歎詞,表示感歎;將問誰,將要問誰。
- 卿道不:卿,古代對人的尊稱;道不,說不。
- 鼓絕聲:鼓聲停止。
- 白雲上天:白雲陞上天空。
- 日月其明:日月照耀,光明。
繙譯
就像張開的艾草一樣,用羅網和畢網捕捉。雀鳥飛翔躲避著旃旗,將要問誰。雀鳥飛翔,卻被羅網捕獲。 鉦和鐲的聲音是爲了什麽,感歎著將要問誰。又爲了什麽,感歎著這是誰。你說不是,鼓聲停止。 白雲陞上天空,日月照耀,光明普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軍中捕鳥的場景,以及對樂器聲音的描寫,表達了軍中生活的緊張與無常。詩中“艾如張,羅畢以羅”形象地描繪了捕鳥的網,而“雀飛避旃將誰何”則展現了雀鳥的無奈與逃避。後文通過對鉦鐲聲音的疑問,以及對鼓聲停止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對未知和命運的感慨。最後,“白雲上天,日月其明”則以自然景象的宏大與光明,象征著希望與未來。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軍中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軍旅生活的深刻感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
黃佐的其他作品
- 《 鐃歌鼓吹曲二十二首朱鷺一章十一句 》 —— [ 明 ] 黃佐
- 《 五坡嶺文山丞相表忠祠 》 —— [ 明 ] 黃佐
- 《 哀竻園亡弟傅保及開兒玄兒瘞處 》 —— [ 明 ] 黃佐
- 《 早朝 》 —— [ 明 ] 黃佐
- 《 修復粵洲草堂經始桃源塢四首 其一 》 —— [ 明 ] 黃佐
- 《 寄易司訓體乾 》 —— [ 明 ] 黃佐
- 《 李表弟綽送紫霞綃菊有感二首 》 —— [ 明 ] 黃佐
- 《 粵臺懷古四首分韻得幽字 》 —— [ 明 ] 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