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陵祇役次陽峯大宗伯韻

· 黃佐
渺渺金陵向楚東,雪晴山色更青蔥。 淮流入泗知天險,陵樹連雲覺地雄。 王事不辭丹嶠遠,旅懷惟恐綠尊空。 容臺回首過逢地,吹徹鸞簫月滿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祇役:指祭祀神靈的差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青蔥:形容植物濃綠。
  • 淮流:指淮河。
  • :指泗水,淮河的一條支流。
  • 陵樹:陵墓旁的樹木。
  • 王事:指朝廷的差事。
  • 丹嶠:紅色的山峯,這裏指險峻的山路。
  • 綠尊:指酒杯,借指飲酒。
  • 容臺:古代官署名,這裏指朝廷。
  • 鸞簫:指美妙的音樂。
  • :指船帆。

翻譯

南京遙遙向着楚地的東邊,雪後放晴的山色更加翠綠。 淮河流入泗水,讓人感受到天險的雄偉,陵墓旁的樹木連綿如雲,讓人感覺到大地的雄壯。 爲了朝廷的差事,不辭艱辛遠赴紅色的山峯,旅途中的憂慮只怕酒杯空空。 回首朝廷,想起過往的相逢之地,美妙的音樂吹過,月光灑滿了船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佐在執行朝廷差事途中,對南京及周邊自然景觀的深情描繪。詩中,「渺渺金陵向楚東」一句,既展現了南京的地理位置,又透露出詩人對南京的思念之情。後文通過對淮河、泗水、陵樹等自然元素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讚歎。詩的最後,通過對過往回憶的提及和對美妙音樂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朝廷生活的懷念和對旅途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情感世界。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