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謁 (yè):拜見。
- 茅廬:簡陋的房屋。
- 野水濱:野外水邊的岸邊。
- 幾翻:幾次。
- 荊榛 (jīng zhēn):荊棘和叢生的雜草。
- 敝門:破舊的門。
- 晝掩:白天也關閉。
- 高千古:指歷史悠久,高遠不可及。
- 愧我:使我感到慚愧。
- 青巾:青色的頭巾,此處指平民或士人。
- 路塵:路上的塵土,比喻奔波勞碌。
翻譯
我遠道而來,拜訪建在水濱的簡陋茅廬, 幾次風雨過後,荊棘和雜草更顯茂盛。 那破舊的門白天也緊閉着,歷史悠久,高遠不可及, 我這戴着青巾的旅人,奔波在路上,感到慚愧不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楊爵對孔明廟的敬仰之情以及自身的謙遜態度。詩中,「茅廬」、「荊榛」等意象展現了廟宇的簡樸與歷史的滄桑,而「敝門晝掩高千古」則表達了詩人對孔明高尚品質的敬仰。末句「愧我青巾多路塵」則體現了詩人自謙,認爲自己與孔明相比,只是奔波勞碌的平凡之輩,深感慚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先賢的敬仰與自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