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客中聞歌

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淒雨涼。 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思量,吹一片、簫聲過牆。
拼音

所属合集

#太常引

譯文

正值杏花開放,燕子也飛來飛去的忙碌,這一切都顯出春景的美。偏偏就因爲春光絢麗,這幾日中,風的號子是那麼的淒涼,雨打在身上也是那麼的冷。 楊柳的枝葉四處飄散,桃樹與銀杏樹上的花苞、葉兒依舊玲瓏嬌小。我獨自一人站在這景中想自己的心事。剛剛等到我停止了心頭的思緒,風將葉兒吹起一片,那吹蕭的簫聲,也隨着風晃盪過牆頭,飄向遠方。

注釋

者:猶“這”。 楊枝:唐詩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楊柳枝》得名。 桃根:晉代王獻之妾桃葉之妹。

項鴻祚被人稱爲“別有懷抱者”,其詞往往一波三折,“辭婉而情傷”。此詞上片先寫杏放燕飛,春光大好,繼以“偏是”轉至“風淒雨涼”;下片寫柳飄桃小,獨自思量,繼以“剛待”折入“簫聲過牆”;委婉曲折,乍斷又繼。末三句意與李清照《一剪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正同。
項鴻祚

項鴻祚

清詞名家,浙江錢塘人,原名繼章,後改名廷紀,字蓮生。生於嘉慶三年(西元一七九八年)道光十二年(西元一八三二年)舉人。屢應進士試試不第,幽憂不振。越二年(西元一八三五年)卒,年僅三十八歲。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與龔自珍同時爲「西湖雙傑」。「善詞,上溯温、韋,下逮周密、吳文英。」(《清史稿》),其詞多表現抑鬱、感傷之情,著有《憶雲樓詞甲乙丙丁稿》四卷,《補遺》一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楡園叢刻本。其自序云:「生幼有愁癖,故其情艷而苦,其感於物也鬱而深;連峰巉巉,中夜猿嘯,復如清湘戛瑟,魚沉雁起,孤月微明;其窅敻幽凄,則山鬼晨吟,瓊妃暮泣,風鬟雨鬢,相對支離;不無累德之言,抑亦傷心之極致矣!」(《憶雲樓詞·甲稿·序》)又云:「不爲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時異境遷,結習不改,霜花腴之賸稿,念奴嬌之過腔,茫茫誰復知者?」(《憶雲樓詞·丙稿·序》)又云:「當沉鬱無憀之極,僅託之綺羅薌澤以洩其思,蓋辭婉而情傷矣!」(《憶雲樓詞·丁稿·序》)於此略見作者之情趣。 項鴻祚論詞云:「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雲樓詞·甲稿·自序》)自謂「幼有愁癖」,其作他多傷心之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綃彈淚千行。幷作一江春水,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蓮生詞出入於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眞哀艷、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容若、蔣鹿潭詞風較近。譚復堂《篋中詞》評爲「蕩氣回腸,一波三折」,「幽艷哀斷」。缺點在於題材狹窄,且囿於言愁説恨,風格不够多樣。朱彊村《彊村語業》評:「無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爲閑情,茲意了生平」,道出蓮生詞的創作特點和局限所在。譚復堂評曰:「文字無大小,必有正變,必有家數,樂善好施。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別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蔣鹿潭,二百年中,分鼎三足。」譚復堂《篋中詞》評曰:「蓮生,古之傷心人也!蕩氣回腸,一波三折,有白石之幽澀而去其俗,有玉田之秀折而無其率,有夢窗之深細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其《乙稿自序》:『近日江南諸子,競尙塡詞,辨韻辨律,翕然同聲,幾使姜、張俯首。及觀其著述,往往不逮所言。』云云,婉而可思。又《丙稿序》云:『不爲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亦可以哀其志矣。以成容若之貴,項蓮生之富,而塡詞皆幽艷哀斷,異曲同工,所謂別有懷抱者也。」 ► 2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