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初冬寓居報國寺賦詩

閉門百慮叢憂煎,出門葛蔓相糾纏。 苦被塵埃縛欲死,脫身來此親僧氈。 老鬆大槐遮四徑,日月爲我生光妍。 道人龍鍾五十七,黝深碧眼珍珠圓。 烹茶煮餅時勸我,亦有山果堆初筵。 橐駝對座不相管,兩家各有無言禪。 皋夔稷契非吾事,休囚飢飽付皇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午:指具體年份,此處丙午年具體所指需結合曾國藩生平經歷確定。
  • 叢憂煎:衆多憂愁煎熬。「叢」有衆多之意,「憂煎」表示憂愁煎熬內心。
  • 葛蔓:葛的藤蔓。葛(gé),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 塵埃:這裏借指世俗的紛擾。
  • 親僧氈:親近僧人的坐具,意思是投身寺廟,尋求寧靜。「氈」(zhān),一種毛織物,僧人常用於坐臥。
  • 光妍:光彩美麗。「妍」(yán),美麗。
  • 道人:這裏指寺廟裏的僧人。
  • 龍鍾: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 黝深:深邃黑色。黝(yǒu),黑色。
  • 烹茶煮餅:煮茶、做麪餅。
  • 初筵:這裏指筵席開始,剛開始的擺放。
  • 橐駝:駱駝。橐(tuó)。這裏可能以駱駝的安靜相對,來烘托一種靜謐氛圍。
  • 無言禪:一種無需言語的禪意狀態,雙方都在一種寧靜、默契的氛圍裏體悟。
  • 皋夔稷契:傳說是舜時的賢臣。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 ,此處借指輔佐君主成就大業的事情。
  • 休囚飢飽:吉凶禍福和飢餓溫飽等生活狀態。「休囚」在古代命理學中表示吉凶,這裏泛指生活的好壞。
  • 付皇天:交給上天。「付」即交付,「皇天」指上天。

翻譯

我緊閉家門,卻被無數憂愁重重煎熬,剛一出門又被雜亂的葛藤相互糾纏。實在是被世俗的塵埃束縛得快要死去,才脫身來到這寺廟,親近僧人的坐席來尋求寧靜。古老的松樹和粗壯的槐樹遮蔽了四周的小路,日月的光輝彷彿都爲我而生出絢麗光彩。寺裏的老和尚已經五十七了,年老體衰,幽深的眼睛裏透着如珍珠般的光澤。他忙着烹茶煮麪餅,還不時熱情地勸我品嚐,桌上也擺放着新鮮的山果。對面的如同駱駝般安靜沉穩,我們彼此相對卻並不交談,各自在這寧靜中體悟着無言的禪意。像皋夔稷契那樣輔佐君主的偉大事業並非我所能追求,人生的吉凶禍福、溫飽冷暖就全都交給上天吧。

賞析

這首詩以直白而深沉的筆觸,展現了曾國藩當時複雜的心緒。開篇「閉門百慮叢憂煎,出門葛蔓相糾纏」便生動地勾勒出他置身世俗之中,被憂愁煩惱重重包圍的窘困狀態,無論是閉門獨處還是外出,都難以擺脫困擾。「苦被塵埃縛欲死」更是直接抒發對世俗束縛的極度厭倦,迫切渴望解脫的心情。

到了寺廟,眼前的環境有「老鬆大槐遮四徑,日月爲我生光妍」,古樹遮徑,陽光明媚,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幽的氛圍,與前文的世俗紛擾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寺廟是他暫得寧靜的避風港。

對僧人形象「道人龍鍾五十七,黝深碧眼珍珠圓」的描寫,體現出老僧的古樸與淡定,而「烹茶煮餅時勸我,亦有山果堆初筵」則展現出僧人的熱情好客,讓他在這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一絲溫暖。

「橐駝對座不相管,兩家各有無言禪」一句,以駱駝相對無言的場景,映襯出人與寺中事物都沉浸在一片靜謐無語、悠然領會禪意的境界之中,進一步深化了寧靜的氛圍。

最後「皋夔稷契非吾事,休囚飢飽付皇天」,透露出詩人對人生抱負和命運的一種釋懷,不再執着於偉大的功業,將生活的興衰都交付上天,既有對現實無奈的感嘆,也有一種超脫的心境,使整首詩在一種複雜而糾結的情感中落下帷幕,留給讀者衆多思考與感慨。

曾國藩

曾國藩

清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道光十八年進士。授檢討,累擢爲禮部侍郎。咸豐初在籍奉命幫辦團練,旋編爲湘軍。四年,湘軍出戰。發佈《討粵匪檄》。數年間,攻佔武漢、九江等重鎮。十年,江南大營再潰,太平軍東取蘇、常。清廷乃授爲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十一年,佔安慶。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覆命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後曾國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鴻章練淮軍自上海攻蘇、常,皆受成於國藩。同治三年,以湘軍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後復督兵戰捻軍,無功。與李鴻章創辦江南製造局;從容閎之議,選派首批學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學士任直隸總督。九年,辦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國強盛,殺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協。旋還任兩江,卒於官。諡文正。論學謂義理、考據、詞章缺一不可。所選《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頗行於世。有《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全集》。 ► 4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