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 桃源

· 梁寅
愛山中日月,春漸去,又還來。望水繞人家,雲生窗戶,岫轉峯迴。層層絳桃千樹,似丹霞、散綺映樓臺。世上從教桑海,人間自有蓬萊。 漁郎未必是仙才。偶爾到天台。喜相問相邀,山中殽簌,樹裏尊罍。何便尋歸路,是風波險處未心灰。要似秦民深隱,桃花只好移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iù):山洞,山穴。
  • 絳桃:深紅色的桃花。
  • 散綺:散佈的美麗圖案。
  • 桑海:比喻世事變遷。
  • 蓬萊:神話中的仙境。
  • 殽簌(yáo sù):指山中的野味。
  • 尊罍(zūn léi):古代的酒器。
  • 心灰:心灰意冷,形容失望或消沉的心情。
  • 秦民:指秦朝的百姓。

繙譯

我愛山中的日月,春天漸漸離去,卻又廻來。看那水環繞著人家,雲從窗戶中陞起,山洞轉過山峰廻鏇。層層曡曡的深紅色桃花千樹,像是丹霞散佈的美麗圖案映照著樓台。世上雖然經歷了無數變遷,人間卻自有仙境存在。

漁郎未必是仙人,衹是偶爾來到天台。歡喜地相互詢問,相互邀請,山中的野味,樹間的酒器。何必急著尋找歸路,那風波險惡之処未必讓人心灰意冷。要像秦朝的百姓那樣深藏不露,桃花也衹能移栽到別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如仙境般的山中景象,通過“水繞人家”、“雲生窗戶”、“絳桃千樹”等意象,展現了山中的甯靜與美麗。詩中“桑海”與“蓬萊”的對比,表達了世事無常與人間自有美好之地的哲理。末句以“秦民深隱”作比,暗示了隱逸生活的理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山中隱居生活的曏往與贊美。

梁寅

梁寅

梁寅,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餘市下村鎮)人。明初學者。元末累舉不第,後徵召爲集慶路(治所在今江蘇南京市,當時轄境相當今南京市及江寧、句容、溧水、溧陽、高淳等縣地)儒學訓導,晚年結廬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其爲“樑五經”,著有《石門詞》。《明史》有傳。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