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秋月寄升庵

· 張含
金馬秋風十載餘,芙蓉深巷閉門居。 登樓莫作依劉賦,奉使曾傳諭蜀書。 臥病可憐天一柱,獨醒無奈楚三閭。 北來消息風塵動,白首滄江學釣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己亥:指1599年。
  • 陞菴:指楊慎,明代文學家。
  • 金馬:指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裡借指京城。
  • 依劉賦:指王粲的《登樓賦》,王粲在荊州依附劉表時所作。
  • 諭蜀書:指司馬相如的《諭巴蜀檄》,是漢武帝派司馬相如出使巴蜀時所作。
  • 天一柱:比喻支撐天地的柱子,這裡指國家重臣。
  • 楚三閭:指屈原,他曾任楚國三閭大夫。
  • 風塵動:指戰亂。
  • 滄江:泛指江河。

繙譯

在己亥年的鞦天,我寄信給陞菴。 在京城的風中已經度過了十個鞦天,如今我隱居在芙蓉深巷,閉門不出。 登上高樓,不再寫依附他人的賦文,曾經奉命出使,傳過諭蜀的書信。 臥病在牀,可憐自己如同支撐天地的柱子,獨自清醒,無奈如同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 北方的消息傳來,戰亂動蕩,我白發蒼蒼,衹能在江河邊學釣魚。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鞦天的感慨和對時侷的憂慮。詩中,“金馬鞦風十載餘”一句,既點明了時間地點,又透露出作者對過去嵗月的廻憶。“登樓莫作依劉賦”和“奉使曾傳諭蜀書”兩句,通過對歷史典故的引用,展現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和曾經的榮耀。後兩句“臥病可憐天一柱,獨醒無奈楚三閭”,則抒發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個人境遇的無奈。結尾的“北來消息風塵動,白首滄江學釣魚”更是以戰亂的消息和自己的老去,映襯出一種悲涼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

張含

明陝西永昌衛人,字愈光。正德中舉人。少與楊慎同學,至老互相唱酬。嘗師事李夢陽,友何昌友。工詩。有《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禺山文集》。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