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宮習儀次日邊何二奉常既往上陵有作見懷次韻
玄房秋雨更瀟森,滴滴隨風直到心。
感慨於時竟何補,酒杯在我不論深。
兩賢謦欬猶如昨,千古人心只是今。
琴遇知音須一奏,敢言天下少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房:指幽暗的房間。
- 瀟森:形容雨聲細密而淒涼。
- 謦欬(qǐng kài):咳嗽聲,比喻言談。
- 知音:理解自己、能賞識自己的人。
翻譯
在幽暗的房間裏,秋雨更加細密淒涼,滴滴答答的風聲直入心扉。 對於時局的感慨又能彌補什麼呢?酒杯在我手中,不論深淺。 兩位賢人的言談彷彿就在昨天,千古不變的是人心。 琴若遇到知音,就該彈奏一曲,敢說天下缺少知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秋雨、酒杯、言談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感慨和對知音難尋的哀嘆。詩中「玄房秋雨更瀟森」描繪了淒涼的氛圍,而「感慨於時竟何補」則抒發了對現實的無奈。最後兩句「琴遇知音須一奏,敢言天下少知音」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知音的渴望和現實中知音難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求。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將由瓜洲往三茅訪句曲華陽洞途中絕句十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送陳靜齋中丞致仁還泰和 》 —— [ 明 ] 湛若水
- 《 曉發僕山驛至丕禮驛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平南遣興 》 —— [ 明 ] 湛若水
- 《 贈張宗韶尹衡山一絕 》 —— [ 明 ] 湛若水
- 《 爲永順彭宣慰題四首天章閣 》 —— [ 明 ] 湛若水
- 《 有懷居嶽諸子 》 —— [ 明 ] 湛若水
- 《 懷故司訓姚子山詩書付族孫姚植之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