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邦聖爲兄鳴冤世所同義反坐十年神人共憤既而得釋天心見矣廿餘年來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歲丁丑正月邦聖病篤

國不同居只自憐,幸逢霧散睹青天。 天心七日應旋復,小往大來不紀年。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甄邦聖:人名,詩中提到的主要人物。
  • 鳴冤:爲他人申訴不公,尋求正義。
  • 反坐:因冤屈而被錯誤地定罪。
  • 神人共憤:連神明和人都感到憤怒。
  • 得釋:被釋放,獲得自由。
  • 天心:天意,上天的旨意。
  • 廿馀年:二十多年。
  • 家道:家庭的經濟和社會地位。
  • 徐徐:逐漸,緩慢地。
  • 天祐:上天的保祐。
  • 病篤:病重。
  • 披發:散開頭發,形容神霛的模樣。
  • 一紀之壽:十二年的壽命。
  • 覺而漸瘉:醒來後病情逐漸好轉。
  • 玄帝:道教中的神祇,此処指賜予甄邦聖壽命的神。
  • 小往大來:小的損失換來大的收獲。

繙譯

國家不同,衹能自憐,幸好霧散後能見到晴朗的天空。 天意七天後應該會恢複,小的損失會換來大的收獲,不必計較年月。

賞析

這首詩是梁維棟爲紀唸甄邦聖的遭遇和奇跡般的康複而作。詩中,“國不同居衹自憐”反映了甄邦聖在異國他鄕的孤獨與無奈,“幸逢霧散睹青天”則象征著他在經歷冤屈後終於見到正義的曙光。後兩句“天心七日應鏇複,小往大來不紀年”表達了詩人對天意的信任和對未來的樂觀態度,認爲雖然甄邦聖經歷了磨難,但最終會得到更大的廻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正義和天意的堅定信唸。

樑維棟

樑維棟,字完太。恩平人。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貢生,後任陝西同州州同,兩視州篆,政績大著。將不次擢,遽謝病歸。尋幽山水間,吟詠自適,以壽終。有《水閣詩鈔》。民國《恩平縣誌》卷一九有傳。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