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邦聖爲兄鳴冤世所同義反坐十年神人共憤既而得釋天心見矣廿餘年來家道徐徐而起莫非天祐歲丁丑正月邦聖病篤

沙湖歧路憶遺蹤,杜宇聲殘口角紅。 古寺鐘鳴悲不盡,年年流響咽西風。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甄邦聖:人名,詩中提到的主要人物。
  • 鳴冤:爲他人申訴不公。
  • 反坐:指因冤屈而被錯誤地定罪。
  • 神人共憤:神和人都感到憤怒。
  • 得釋:被釋放。
  • 天心:天意。
  • 廿餘年:二十多年。
  • 家道:家庭的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
  • 徐徐:慢慢地。
  • 天祐:天意保佑。
  • 病篤:病重。
  • 一紀:古代中國的時間單位,相當於12年。
  • 玄帝:指道教中的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
  • 沙湖:地名。
  • 歧路:分岔的道路。
  • 杜宇:即杜鵑,其鳴聲常被用來象徵哀怨。
  • 口角紅:形容杜鵑的嘴角紅色,也可能是比喻杜鵑啼血。
  • 古寺:古老的寺廟。
  • 悲不盡:悲傷無法窮盡。
  • 流響:聲音傳播。
  • 咽西風:在西風中哽咽,形容聲音淒涼。

翻譯

在沙湖的分岔路上回憶起過去的蹤跡,杜鵑的叫聲在殘破中帶着紅色。古老的寺廟鐘聲悲鳴不止,年復一年,聲音在淒涼的西風中哽咽。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沙湖歧路的遺蹤、杜鵑的哀鳴、古寺的悲鍾,表達了詩人對甄邦聖經歷的同情與感慨。詩中「杜宇聲殘口角紅」一句,既描繪了杜鵑的生動形象,又隱喻了甄邦聖的悲慘遭遇。後兩句「古寺鐘鳴悲不盡,年年流響咽西風」則進一步以古寺的鐘聲和西風的咽鳴,象徵了甄邦聖冤屈的深遠影響和時間的無情流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詩人對甄邦聖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同情。

樑維棟

樑維棟,字完太。恩平人。明神宗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貢生,後任陝西同州州同,兩視州篆,政績大著。將不次擢,遽謝病歸。尋幽山水間,吟詠自適,以壽終。有《水閣詩鈔》。民國《恩平縣誌》卷一九有傳。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