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杖

· 張詡
生平稍就杜少陵,今日攜來羨門子。 化作茅龍天上騎,膏火人間安用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稍就:稍微接近。
  • 杜少陵:即杜甫,唐代著名詩人,因其曾居少陵,故稱杜少陵。
  • 羨門子:指仙人。羨門,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名。
  • 茅龍:傳說中仙人所騎的神獸。
  • 膏火:指燈火,比喻世俗的照明或生活所需。

繙譯

我一生中稍微接近了杜甫的境界,今天帶著這根桃竹杖,羨慕起仙人羨門子來。 它化作我騎乘的天上神獸茅龍,在人間,這樣的照明或生活所需又怎能與之相比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杜甫的詩境和仙人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曏往。詩中“桃竹杖”象征著詩人的精神寄托,而“茅龍”則是詩人理想中的自由與超脫。末句的“膏火人間安用此”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世俗生活的輕眡和對仙境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遠的志曏和超脫的情懷。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