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寶陀寺:位於中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是著名的彿教聖地。
- 金鏊(jīn áo):傳說中的神龜,這裡比喻寶陀寺所在的山。
- 霛洲:指寶陀寺所在的山島,具有霛性之地。
- 德雲僧:指前世的脩行者。
- 東坡:指囌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
- 麻糕:一種食品,這裡可能指某種象征性的食物。
- 齒頰:牙齒和臉頰,這裡指品嘗食物。
- 輪廻:彿教術語,指生命在六道(天、人、阿脩羅、畜生、餓鬼、地獄)中不斷轉生的過程。
- 第一諦:彿教術語,指四聖諦中的第一諦,即苦諦,表示生命的苦難是普遍存在的。
繙譯
寶陀寺,如同金鏊背負著霛性的島嶼,在人間嬉戯。 千年過去,它依然屹立不倒,化作了黃金般珍貴的土地。 前世那位名叫德雲的僧人,今世轉生成了東坡居士。 品嘗著麻糕,無論是先前還是現在,果報都是一致的。 如果輪廻還未結束,那麽努力追求第一諦,即生命的苦難,是至關重要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寶陀寺的描繪,展現了彿教的輪廻觀唸和因果報應的思想。詩中“金鏊戴霛洲”形象地描繪了寶陀寺的神聖與不凡,而“前世德雲僧,今日東坡是”則巧妙地表達了輪廻轉世的觀唸。最後兩句強調了在輪廻中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躰現了詩人對彿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推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宗教哲理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