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少參止採珠疏

· 張詡
採珠爲害可勝窮,誰瀝丹誠達九重。 已見地方遭水火,寧驅民命飽蛟龍。 薇垣信有迴天力,草野寧知曲突功。 如此醫和堪活國,幾多藥裹肘囊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瀝丹誠:瀝,滴下;丹誠,赤誠的心。
  • 九重:指皇帝的居所,比喻極遠或極高。
  • 薇垣:古代官署名,這裏指高官。
  • 曲突功:曲突,彎曲的煙囪,比喻不顯眼的功勞。
  • 醫和:醫術高明的人。
  • 活國:拯救國家。
  • 藥裹:藥包,這裏比喻治國之策。

翻譯

採珠之害無窮無盡,誰能以赤誠之心直達天聽。 地方已遭受水深火熱,豈能驅使百姓去餵飽蛟龍。 高官確有回天之力,但草野之人又怎知那不顯眼的功勞。 這樣的醫者足以拯救國家,又有多少治國之策藏在囊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採珠之害的深刻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瀝丹誠達九重」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的忠誠與期望,而「地方遭水火」與「民命飽蛟龍」則形象地揭示了採珠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後兩句讚揚了有能力的高官和醫者,暗示了治國之策的重要性,體現了詩人對國家未來的深切希望。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