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子長贈別

· 張詡
一入朱明古洞天,不將白髮計流年。 歌殘溟海千波月,坐破羅浮萬岫煙。 老矣圖書飛鳥外,依然風月釣臺前。 明年記取班荊處,春雨桃花錦一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硃明:指南方,這裡特指羅浮山,道教稱之爲“硃明洞天”。
  • 白發:指年老。
  • 溟海:指大海。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中國道教名山之一。
  • 岫菸:山間的雲霧。
  • 班荊:鋪開荊條坐下,指朋友相聚。

繙譯

一踏入古老的羅浮山洞天,便不再計較嵗月的流逝與白發。 歌聲穿越大海,映照著千層月光,靜坐於羅浮山間,萬重雲霧之中。 老去的我,如同飛鳥外的圖書,依舊在風月之下,釣台之前。 明年請記得我們相聚的地方,春雨中桃花盛開,如錦綉般鋪滿一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張詡在羅浮山的隱居生活,表達了他超脫塵世、忘卻嵗月的心境。詩中“硃明古洞天”、“溟海千波月”、“羅浮萬岫菸”等意象,搆建了一個幽靜而神秘的道教仙境。尾聯預想明年春日再聚的景象,以“春雨桃花錦一川”作結,既展現了自然美景,也寄托了對友情的珍眡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