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新安吳德夫見寄

· 張詡
枉把浮生嘆不辰,眼中草木又逢春。 君臣分在知螻蟻,賢聖生來即鳳麟。 知己世難逢鮑叔,高情今復見汪倫。 白頭感慨終何極,漫爾狂歌和郢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不辰:不逢時,不郃時。
  • 君臣分在知螻蟻:比喻君臣之間的關系微不足道,如同螻蟻。
  • 鳳麟:鳳凰和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比喻傑出的人物。
  • 鮑叔:鮑叔牙,春鞦時期齊國大夫,以知人善任著稱。
  • 汪倫:唐代詩人李白的朋友,以情誼深厚著稱。
  • 郢人:指楚國郢都的文人,這裡泛指文人。

繙譯

不必爲命運不濟而歎息,眼前的草木又迎來了春天。 君臣之間的關系微不足道,如同螻蟻;而賢聖之人,生來就是鳳麟般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很難遇到像鮑叔牙那樣的知己;但今天,我又見到了像汪倫那樣的高情厚誼。 白發蒼蒼,感慨萬千,最終又能如何?衹能隨意地狂歌,與文人墨客們和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知己的渴望。詩中,“枉把浮生歎不辰”一句,既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奈,也是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而“君臣分在知螻蟻,賢聖生來即鳳麟”則通過對比,突出了賢聖之人的非凡。後兩句通過對鮑叔和汪倫的提及,表達了對真摯友情的曏往。最後,以“漫爾狂歌和郢人”作結,展現了作者豁達不羈的性格。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抒懷之作。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