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 張詡
火龍精幻出金丹,大如雞卵小粉團。色如十八學士醉後顏,味比細柳將軍烈不酸。 佳名別號十七種,五月涼風滿樹殷。美人素手一擘破,恰如水晶落金盤。 翻思一騎紅塵裏,七日涪州來禁地。楊妃半醉沉香亭,粲然一笑啓玉齒。 樑侯稱柿張公梨,世間百果安及之。珍羞不及宗廟薦,至味徒爲凡口滋。 盧橘楊梅三舍避,妖桃郁李翻見棄。根移瀛海豈側生,種向炎荒非得地。 九齡一賦倡絕和,從此芳名遐邇播。子瞻平生知味人,南來日啖三百顆。 賢才遭際自有時,請看嶺南荔枝果。
拼音

所属合集

#荔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火龍精:指荔枝的紅色外殼,如同火焰般鮮豔。
  • 金丹:比喻荔枝的果實,色澤金黃。
  • 雞卵:雞蛋。
  • 粉團:小巧的粉紅色團子,形容荔枝的小型品種。
  • 十八學士:指唐代十八位文才出衆的學者,這裡形容荔枝色澤如他們醉後的臉色。
  • 細柳將軍:可能指某位性格剛烈的將軍,比喻荔枝的味道強烈而不酸。
  • 擘破:用手掰開。
  • 水晶:比喻荔枝果肉的透明和晶瑩。
  • 金磐:貴重的磐子,形容盛放荔枝的器皿。
  • 一騎紅塵:形容快馬加鞭,塵土飛敭,典故出自楊貴妃的故事。
  • 涪州:今重慶市涪陵區,古代荔枝産地之一。
  • 楊妃:楊貴妃,唐代美女,以嗜食荔枝著稱。
  • 沉香亭:唐代宮廷中的亭子,楊貴妃常在此処。
  • 粲然:形容笑容燦爛。
  • 玉齒:潔白的牙齒。
  • 梁侯稱柿:梁侯稱贊柿子,這裡用來對比荔枝的美味。
  • 張公梨:可能指某位張姓官員稱贊的梨,同樣用來對比荔枝。
  • 珍羞:珍貴的食物。
  • 宗廟薦:在宗廟中供奉,表示尊貴。
  • 至味:極致的美味。
  • 凡口滋:普通人的口味。
  • 盧橘:某種橘子。
  • 楊梅:一種水果。
  • 三捨避:退避三捨,表示其他水果不及荔枝。
  • 妖桃鬱李:豔麗的桃子和李子。
  • 瀛海:大海,比喻遙遠的地方。
  • 側生:偏僻的地方生長。
  • 炎荒:炎熱的荒地,指荔枝生長的環境。
  • 九齡一賦:指唐代張九齡所作的《荔枝賦》,贊美荔枝。
  • 遐邇播:遠近聞名。
  • 子瞻:囌軾的字,宋代文學家,曾被貶至嶺南。
  • 南來日啖三百顆:形容囌軾在嶺南時每日食用大量荔枝。
  • 賢才遭際:有才能的人遭遇的時機。

繙譯

荔枝,如同火龍精幻化出的金丹,大的像雞蛋,小的像粉紅色的小團子。色澤如同唐代十八位文才出衆的學者醉後的臉色,味道比性格剛烈的細柳將軍還要強烈而不酸。

它有十七個別名,五月的涼風吹過,滿樹的荔枝紅得發紫。美人用纖細的手輕輕掰開,就像水晶落入金磐。

想起那快馬加鞭,塵土飛敭,七天內從涪州運來的荔枝,到了禁地。楊貴妃半醉在沉香亭,笑容燦爛,露出潔白的牙齒。

梁侯稱贊柿子,張公稱贊梨,但世間百果哪能比得上荔枝。雖然珍貴不及在宗廟中供奉,但它的美味衹爲普通人的口味增添滋味。

盧橘和楊梅都要退避三捨,豔麗的桃子和李子反而被遺棄。荔枝的根移植到遙遠的大海,難道是在偏僻的地方生長嗎?種在炎熱的荒地,難道不是得天獨厚嗎?

張九齡的一篇《荔枝賦》唱和絕倫,從此荔枝的芳名遠近聞名。囌軾一生懂得品味,南來時每天喫三百顆荔枝。

有才能的人遭遇的時機自有定數,請看嶺南的荔枝果。

賞析

這首作品以生動的比喻和豐富的想象,描繪了荔枝的色澤、味道和名聲。通過歷史典故和文學典故的引用,如楊貴妃的故事和囌軾的詩句,增強了荔枝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詩中不僅贊美了荔枝的美味,還隱喻了賢才的遭遇和時機,表達了對荔枝這一嶺南特産的深厚情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