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翬自建業還上高益樂贈別
我每懷空谷,君先賦式微。
好風催去槳,涼月夢庭闈。
柱史能相問,山人苦勸歸。
久閒鬆桂室,將理薜蘿衣。
豹變中林隱,鴻期九野飛。
韋編常自理,朱紱豈終違。
方篤鄉鄰好,那憂會合稀。
雲棲如可覓,他日扣巖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易子翬:人名,易子翬。
- 建業:地名,今南京。
- 上高:地名,今江西省上高縣。
- 益樂:地名,今江西省宜春市。
- 式微:《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詩句,意指衰微。
- 柱史:古代官名,此指有地位的官員。
- 山人:隱士的別稱。
- 豹變:比喻人的行爲或境遇發生顯著變化。
- 鴻期:鴻雁的遷徙時期,比喻人的遠行。
- 韋編:古代用韋(一種動物的皮)編成的書簡,此指書籍。
- 朱紱:紅色的官服,代指官職。
- 巖扉:山中的門戶,指隱居的地方。
翻譯
我常常懷念那空曠的山谷,而你卻已先我一步歸隱。 美好的風催促着你的船隻遠行,涼爽的月光中你夢見了家中的庭院和母親。 有地位的官員或許會來詢問你的消息,而隱士們則苦苦勸你歸來。 你已經久未回到那松樹和桂樹環繞的家中,即將整理那薜荔和蘿藦編織的衣裳。 你的行爲如同豹子般變化多端,隱居於林中;你的遠行如同鴻雁,在廣闊的天空中飛翔。 你時常整理那些古老的書籍,紅色的官服難道真的與你無緣嗎? 我們應當加深鄰里之間的友好,何必擔憂將來難以再相聚。 如果將來能找到隱居的地方,我定會去敲響那山中的門戶。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易子翬的深情別離之情,以及對其歸隱生活的嚮往和祝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空谷」、「式微」、「涼月夢庭闈」等,營造出一種幽遠而深情的氛圍。同時,通過對友人隱居生活的描繪,也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梁寅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