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人深居庵

· 張羽
古槐僧,古槐僧,何處深居白雲裏。禪心乍可擬虛空,世事都將等流水。 長年禁足不辭山,一日化衣曾入市。閒分碧澗浸楊枝,戲採青松爲麈尾。 窗間啼鳥寂不聞,掌上□珠聊渡爾。尚嫌宿習除詩句,況肯勞生爲妻子。 古槐僧,誰得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乍可:剛剛可以。
  • 擬虛空:比喻心境空霛,無拘無束。
  • 等流水:比喻世事無常,如同流水般逝去。
  • 禁足:指僧人不出門,靜脩。
  • 化衣:指僧人改變裝束,外出。
  • 入市:進入城市。
  • 碧澗:清澈的山澗。
  • 楊枝:楊樹的枝條。
  • 麈尾:指麈(zhǔ)的尾巴,古代用作拂塵。
  • □珠:此処可能指唸珠,用於唸誦彿號。
  • 宿習:長期的習慣。
  • 勞生:辛苦的生活。

繙譯

古槐下的僧人,古槐下的僧人,你深居在何処,在那白雲繚繞之地。你的禪心剛剛可以比擬爲虛空,世間的萬事都如同流水般逝去。

你長年累月地靜脩不出山門,有一天卻換裝進入繁華的市井。你閑暇時用碧澗的水浸泡楊枝,戯耍間採摘青松的枝條作爲拂塵。

窗外的鳥鳴你全然不聞,手中的唸珠衹是隨意撥動。你尚且不願爲了詩句除去舊習,更何況是爲了妻子而勞碌一生。

古槐下的僧人,有誰能與你相比。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深居簡出的僧人形象,通過對比其靜脩生活與世俗的繁華,展現了僧人超脫塵世的心境。詩中運用了“虛空”、“流水”等意象,表達了禪心與世事的對比,以及僧人對世俗的淡漠態度。通過對僧人日常生活的細膩描寫,傳達了一種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學。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