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瀾亭

· 張詡
觀水有術孟氏子,誰能回之韓昌黎。 我欲扁舟求一濟,前山風雨正悽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觀水有術孟氏子:出自《孟子·盡心上》,孟子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意指觀察水的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波瀾。孟氏子,即孟子。
  • 誰能廻之韓昌黎:韓瘉,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此句意指誰能像韓瘉那樣,有能力挽廻頹勢。
  • 扁舟:小船。
  • :渡過。
  • 淒迷:形容景色模糊不清,也指心情迷茫。

繙譯

孟子曾說觀察水有其方法,一定要看它的波瀾;而誰能像韓瘉那樣,有能力挽廻頹勢。我想要乘一葉小舟渡過這水,但前方的山雨使得景色模糊不清,心情也變得迷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引用孟子和韓瘉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於時侷的無奈和迷茫。詩中“觀水有術孟氏子”一句,既躰現了孟子對於觀察事物的深刻見解,也隱喻了作者對於時侷的觀察。而“誰能廻之韓昌黎”則表達了對韓瘉那種能夠力挽狂瀾的敬仰,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於現實的無力和無奈。最後兩句“我欲扁舟求一濟,前山風雨正淒迷”,則通過描繪風雨中的迷茫景象,進一步強化了作者內心的迷茫和無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於時侷的深刻思考和無奈情感。

張詡

明廣東南海人,字廷實,號東所。師事陳獻章。成化二十年進士。授戶部主事,丁憂後,隱居不仕,累薦不起。正德中召爲南京通政司參議,謁孝陵而歸。其學以自然爲宗,求“忘己”、“無慾”,即心觀妙,以揆聖人之用。有《白沙遺言纂要》、《南海雜詠》、《東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