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遣悶絕句四首

· 符錫
楚鄉千里堪爲壑,目斷明時拯溺人。 今日長沮識魯叟,況來無處不通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遣悶:排解憂愁。
  • :山穀,這裡比喻爲水淹之地。
  •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 拯溺人:救助溺水者的人,比喻救助危難中的人。
  • 長沮:古代傳說中的隱士,這裡比喻爲賢者。
  • 魯叟:指孔子,因爲孔子是魯國人。
  • 通津:四通八達的渡口,比喻爲無処不通達。

繙譯

楚鄕千裡之地都可能被水淹沒,我望眼欲穿地尋找那個在清明時代能夠救助溺水者的人。今天,連長沮這樣的隱士都認識了我這個魯國的老人,何況現在到処都是四通八達的渡口,無処不通達。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侷的憂慮和對救助者的渴望。詩中,“楚鄕千裡堪爲壑”描繪了水患的嚴重性,而“目斷明時拯溺人”則抒發了對能夠救助百姓的賢明之士的期盼。後兩句通過“長沮識魯叟”和“無処不通津”的對比,既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暗含了對時侷的一種無奈和諷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