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餘郡慱擢教國子學錄
龍岡挺秀髮,壇杏鬱紆盤。
臨風企往鐸,應時起翔鸞。
張化豁沉靡,威收良獨難。
理順或可違,情愆我非患。
達士赴名教,衆人超綺紈。
和光取充橐,庶用無腆顏。
昔在四門士,北斗仰依韓。
君方逝自此,葆貞亦何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岡:指地名,可能爲詩中人物的故鄉或所在地。
- 壇杏:指壇上的杏樹,象徵着教育或學問的場所。
- 企往:嚮往,渴望。
- 鐸:古代的一種樂器,常用於宣佈政令或教育場合。
- 翔鸞:指鳳凰,象徵着吉祥和尊貴。
- 張化:推廣教化。
- 沉靡:沉淪,頹廢。
- 理順:道理通順,合理。
- 情愆:情感上的過失或不當。
- 達士:有遠見卓識的人。
- 名教:指儒家教育。
- 綺紈:華麗的服飾,比喻世俗的繁華。
- 和光:和諧的光輝,比喻和諧相處。
- 充橐:充實自己的行囊,比喻充實自己。
- 腆顏:羞愧,不好意思。
- 四門士:指國子監的學生,國子監是古代的最高學府。
- 北斗:北斗星,象徵着指引和方向。
- 依韓:依靠韓愈,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被尊爲「文聖」。
- 逝:離去。
- 葆貞:保持貞節,堅守原則。
翻譯
龍岡之地挺拔秀麗,壇上的杏樹鬱鬱蔥蔥,盤根錯節。 我站在風中,嚮往着那宣佈教化的鐸聲,期盼着鳳凰般的英才應時崛起。 推廣教化能開闊沉淪的心靈,但威嚴的樹立卻頗爲艱難。 道理通順或許可以違背,情感上的過失我卻不會擔憂。 有遠見的人追求儒家的教育,普通人則超越世俗的繁華。 和諧相處,充實自己,這樣或許可以無羞愧之感。 昔日國子監的學生,仰望着北斗星,依靠着韓愈的指引。 你從此離去,保持貞節,堅守原則,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符錫送別餘郡慱擢升爲國子學錄的作品。詩中通過對龍岡、壇杏的描繪,營造了一種莊重而充滿希望的氛圍。詩人表達了對餘郡慱在教育事業上能夠像鳳凰一樣崛起的期望,同時也強調了推廣教化的重要性和難度。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通過對「達士」與「衆人」的對比,強調了追求儒家教育和超越世俗的重要性。最後,詩人以國子監的學生仰望北斗星、依靠韓愈的典故,表達了對餘郡慱堅守原則、保持貞節的讚賞和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教育事業的尊重和對友人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