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瘼(mò):病,疾苦。
- 飆(biāo):暴風,這裏形容迅速。
- 九回:形容反覆多次。
- 瘴海:舊指嶺南有瘴氣的海域。
- 峴首碑:紀念有功績的人所立的碑。
翻譯
拿着斧頭(象徵執法權力)的威名迅速四處傳播,山川和百粵之地都盼望看到那飄揚的旌旗。多次爲百姓的疾苦操心照應,一份直言進諫的奏疏,哪怕天高皇帝遠,也期望能被重視而不被輕視。月光照在寒冷的潭水上,珍珠漸漸盈滿(寓意美好的事物在積累),風傳來消息,瘴氣瀰漫的海邊,噩運在慢慢轉移。羅浮山的絕頂和榕江的水底,處處都能鐫刻下紀念功績的峴首碑。
賞析
這首詩是爲送王虞石侍御還朝而作,表達了對他的讚美和期望。詩的首聯通過「持斧威名」和「望旌旗」,表現了王虞石的威望和人們對他的期待。頷聯寫他關心百姓疾苦,上呈奏疏,希望朝廷能夠重視。頸聯以「月照寒潭珠漸滿」和「風傳瘴海噩潛移」的景象,暗示美好的變化正在發生,厄運正在消退。尾聯則說他的功績將在各地被銘記,如處處可立的峴首碑。整首詩用典恰當,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充分讚揚了王虞石侍御的品德和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