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給事中父太學生

· 韓雍
花落梅窗香不聞,中年觀化出塵氛。 眉山蘇老能傳業,太學何蕃未策勳。 玉洞露寒閒點易,瓊樓月滿靜修文。 流芳卻有推封詔,夜夜龍光照古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觀化:觀察變化;觀察造化。
  • 塵氛:塵世的紛擾。
  • 眉山:蘇軾是四川眉山人,這裏借指蘇軾。
  • 蘇老:指蘇軾,此指徐給事中的父親如蘇軾一般有才華。
  • 傳業:傳承家業或學問。
  • 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
  • 何蕃:唐時太學生,有賢名。此處借指徐給事中的兒子,暗喻其有賢能卻未獲功勳。
  • 策勳:記功勳於策書之上。
  • 玉洞:仙人居住的洞府,這裏指幽靜的書房。
  • 點易:研討《易》經。
  • 瓊樓:形容華美的建築物。常用以指仙界樓臺或月中宮殿。
  • 修文:編寫着述。

翻譯

梅花從窗口飄落,香氣已不再能聞到,人到中年時明白了世事的變化,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徐給事中的父親如眉山的蘇軾一樣能夠傳承家業學問,而他的兒子雖如太學生何蕃一般有賢能,卻還未建立功勳。在幽靜的書房中,露氣寒冷,他悠閒地研討《易經》;在月滿之時的華美樓閣中,他靜靜地編寫着述。雖然他已離去,但留下了美名,還有追封的詔書,夜夜都有龍光照耀着他的古墳。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韓雍爲徐給事中的父親(一位太學生)所作的輓詩。詩的首聯通過花落梅窗的景象,暗示生命的無常,同時表達了逝者對塵世的超脫。頷聯以蘇軾和何蕃作比,讚揚了逝者的才華以及其兒子的賢能,然而也透露出一絲遺憾,即兒子尚未獲得功勳。頸聯描繪了逝者在書房中研經著述的情景,展現了他的勤奮和學識。尾聯則強調了逝者的流芳百世以及朝廷的追封,龍光照古墳的描寫富有神話色彩,增添了詩的莊嚴和神祕氛圍。整首詩既表達了對逝者的敬仰和懷念,也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遺憾,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