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君山歌和趙總戎韻
使君統師徵不庭,長江萬里飛揚舲。重湖縹緲接紫冥,風帆遙度一飯經。
船頭擊鼓如震霆,黿鼉蛟龍皆隱形。君山有樹高亭亭,匠石不敢加斧釘。
就中巖穴雖嶺巆,隱約巨浸如一星。湘君之祠列宮庭,靈異似若司南溟。
長鯨能容李白騎,仙槎曾說張騫乘。東南形勝莫與比,欲通道路無五丁。
乃知元氣自涵蓄,潤澤何假行雨瓶。使君雅志凌空青,睨視泰華如枕屏。
清風與明月,相招時入船窗櫺。衆人昏昏君獨醒,欲將丹衷荅皇扃。
腰間三尺真青萍,闢兵不用丸飛螢。渴思整頓海宇澄,乃今長驅掃羶腥。
將星昨夜光晶熒,凱歌指日在耳聽。茲辰共泊長沙汀,萬馬不嘶風清泠。
知君此行不少停,直指南服宣威靈。瞬息嶺海皆清寧,相期同躡鸞鳳翎。
慎固九有如郊坰,保我皇圖億萬齡。與君相守歲寒盟,令人千秋萬歲仰德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不庭:指不朝於王庭者,即不服從朝廷命令的人。
- 舲(líng):有窗的小船。
- 重湖:洞庭湖的別稱。
- 紫冥:天空。
- 黿鼉(yuán tuó):中國神話傳說中是指巨鱉和豬婆龍(揚子鱷)。
-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
- 嶺巆(yíng):形容山勢險峻。(「巆」讀音爲「yíng」)
- 巨浸:大水,指洞庭湖。
- 南溟:南海。
- 青萍:古代名劍。
- 皇扃(jiōng):宮門。(「扃」讀音爲「jiōng」)
- 羶腥:指敵人或叛亂者。
翻譯
使君統領軍隊征伐不服從朝廷的人,在萬里長江上揚帆行駛着小船。洞庭湖廣闊縹緲連接着天空,風帆一路快速行駛,只需要一頓飯的時間就能經過。 船頭擊鼓的聲音如同雷霆,巨鱉、鱷魚、蛟龍都隱藏了身形。君山有樹木高大挺立,連匠石都不敢對其施加斧鑿。 在這當中,山岩洞穴雖然險峻,但在廣闊的洞庭湖水中只隱約如一顆星。湘君的祠廟排列在宮庭中,靈異之象似乎掌管着南海。 長鯨能夠容納李白騎乘,仙槎曾傳說張騫乘坐過。東南的形勝之地無人能與之相比,想要開通道路卻沒有五丁那樣的力士。 才知道大自然的元氣自行涵養蓄積,潤澤大地哪裏需要藉助行雨的瓶子。使君的高雅志向直上青雲,斜視泰山、華山如同枕邊的屏風。 清風和明月,相互召喚時常進入船的窗櫺。衆人昏庸沉醉只有使君獨自清醒,想要將一片丹心報答朝廷。 腰間佩戴的三尺寶劍真是青萍劍,不需要用螢光丸來避兵。渴望整頓使天下安寧,如今就要長驅直入掃除敵人。 將星昨夜光芒明亮,勝利的凱歌不久就能聽到。今日一同停泊在長沙的汀岸,萬馬安靜沒有嘶鳴,風兒清冷。 知道您此次出行不會有太多停留,直接指向南方宣揚朝廷的威靈。瞬息之間嶺海地區都將清靜安寧,期望一同登上鸞鳳的羽翼。 謹慎堅固如同在郊外祭祀那樣,保護我皇的版圖億萬年。與您堅守這歲寒之盟,讓人千秋萬代敬仰您的美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使君率軍出征的壯觀場景,以及對使君的讚美和對天下安寧的期望。詩中通過對長江、洞庭湖、君山等自然景觀的描寫,烘托出軍隊的威武和氣勢。同時,詩中提到了許多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如湘君祠、長鯨、仙槎等,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神祕色彩。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如「船頭擊鼓如震霆,黿鼉蛟龍皆隱形」,表現出軍隊的強大和威嚴。整首詩語言豪邁,意境恢弘,表達了作者對使君的敬仰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