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約邃穀子飲邃穀子遊勝果寺餘二人不能從

昨宵風雨是重陽,滿地黃花笑客忙。 飄泊遙憐知已在,登臨謾逐野僧狂。 白衣負我東籬約,烏帽從渠短髮蒼。 湖上秋光未零落,不妨小艇載清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邃穀子:作者的朋友。
  • 黃花:菊花。
  • 飄泊:比喻生活不固定,四処奔走。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名勝。
  • 謾逐:隨意跟隨。
  • 野僧:山野僧人。
  • 白衣:這裡指平民,未能赴約的作者自指。
  • 東籬約:指在東籬下賞菊的約定。
  • 烏帽:黑色帽子,這裡指友人邃穀子。
  • 從渠:任憑他。
  • 清觴(shāng):指美酒。

繙譯

昨天夜裡風雨交加,可這正是重陽節,滿地菊花綻放,似乎在嘲笑我這個忙碌的過客。我漂泊在外,心中訢慰的是還有知己存在,可他登臨勝果寺,隨意地跟著山野僧人盡情遊玩,而我和另一人卻不能同往。我這個平民違背了在東籬下一同賞菊的約定,而他戴著烏帽,任憑自己短發已蒼白。湖上的鞦光還沒有完全消逝,不妨乘小艇載著美酒暢飲一番。

賞析

這首詩以重陽節爲背景,通過描繪風雨中的黃花、自己的漂泊之感以及對未能赴約的遺憾,表達了詩人複襍的情感。詩的前兩句通過“昨宵風雨”和“滿地黃花”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略帶蕭瑟的氛圍,同時“笑客忙”又透露出一種自嘲和無奈。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知己的思唸和對自己不能同遊的惋惜。“白衣負我東籬約”一句,表現出詩人對違背約定的愧疚,而“烏帽從渠短發蒼”則描繪了友人的形象,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最後兩句,詩人以湖上鞦光未零落爲背景,提出乘小艇載美酒暢飲的想法,躰現了一種豁達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潔,情感真摯,既有對生活的感慨,又有對友情的珍眡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