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鄂王祠

· 韓雍
南渡君臣社稷輕,獨將大義振孤兵。 兩行淚滴中原地,一點心懸五國城。 竹帛芳名今照古,廟堂遺像死猶生。 九原若遇秦奸賊,爲問誰家父子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鄂王:岳飛死後被追封爲鄂王。
  • 南渡君臣:指北宋滅亡後,宋高宗趙構南渡建立南宋的統治集團。
  • 社稷(shè jì):國家。
  • 大義:指岳飛堅持抗金、保衛國家的正義之舉。
  • 孤兵:指岳飛率領的軍隊,在南宋朝廷中較爲孤立。
  • 五國城: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俘虜後囚禁之地。
  • 竹帛: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引申爲書籍、史冊。

翻譯

南渡的南宋君臣不重視國家,只有岳飛獨自將正義的大旗高舉,振奮着孤立無援的軍隊。 他的兩行熱淚滴落在中原大地,一顆忠心牽掛着被囚於五國城的徽、欽二帝。 他的英名在史冊上千古流芳,朝廷中的遺像讓人感覺他雖死猶生。 若是在九泉之下碰到秦檜那樣的奸臣賊子,試問誰家的父子能得到榮耀呢?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謁岳飛祠時所作,表達了對岳飛的敬仰和對南宋朝廷中奸臣的痛恨。詩的首聯指出南宋君臣對國家的輕視,與岳飛的大義形成鮮明對比。頷聯通過描寫岳飛的悲憤和忠心,進一步展現了他的偉大形象。頸聯強調岳飛的英名永載史冊,其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尾聯則以假設的方式,表達了對秦檜等奸臣的唾棄,認爲他們的行爲是可恥的,不會給子孫帶來榮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潔有力,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岳飛的崇敬和對歷史的思考。

韓雍

韓雍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後被寧王誣劾,奪官。後再起爲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衆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爲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