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裏送妹

甫裏縣西角,吳淞水流澌。 吾往不能歸,入門復諮齎。 小女來相將,牽衣問何之。 人生會有適,憐汝途姑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甫裏(fǔ lǐ):古地名,在今江蘇吳縣東南。
  • 流澌(liú sī):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 諮齎(zī jī):嘆息,嗟嘆。

翻譯

在甫裏縣的西邊角落,吳淞江水帶着解凍的冰塊流淌着。我前往此地不能歸去,回到家中又嘆息起來。小女兒前來相陪,牽着我的衣服問我要去哪裏。人生總會有去處,只是憐惜你這路途上暫時的艱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場景和情感。詩中的甫裏縣西角和吳淞水流澌,營造出一種清冷的氛圍。作者的「吾往不能歸,入門復諮齎」,表達了他內心的無奈和嘆息。而小女兒的出現,以及她的詢問,增添了一絲溫馨和牽掛。最後一句「人生會有適,憐汝途姑時」,則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女兒的憐惜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素,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述,傳達出了深沉的情感。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