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虞還阻風夜泊明日途中有作

百里見青山,言旋諒非徐。 風波仍水宿,龍蛇驚夜居。 明發尤慘澹,川途尚修紆。 水駛凌方約,雲寒日未舒。 彌亙多芳草,寂歷少畋漁。 寒光冒明湖,朔風轉高墟。 舊事成往跡,餘生惟讀書。 古人不可見,歲莫安所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虞:江蘇常熟的古稱。
  • 言旋:回還,迴歸。旋(xuán)
  • 諒非徐:想來不會遲緩。諒,料想。徐,遲緩。
  • 水宿:在水邊過夜。
  • 龍蛇:比喻艱難的形勢或危險的環境。
  • 明發:黎明,天將亮時。
  • 慘澹:同「慘淡」,暗淡無光,這裏指天色陰沉。
  • 修紆:修長迂迴。
  • :快速。
  • 凌方約:超過原來約定的期限。
  • :展開,這裏指太陽出來。
  • 彌亙:綿延不斷。
  • 寂歷:寂靜冷清。
  • 畋漁:打獵捕魚。畋(tián)
  • 朔風:北風。
  • 歲莫:年末。莫(mù),同「暮」。

翻譯

走了百里看到青蔥的山巒,心想回去應該不會太慢。然而卻遭遇風波,只好在水邊夜宿,艱難的處境讓夜晚的居所都令人心驚。黎明時分天色尤其陰沉,前方的路途還漫長迂迴。水流湍急,超過了預定的時間,雲層寒冷,太陽尚未升起。放眼望去,綿延不斷的是許多芳草,寂靜冷清,少見打獵捕魚的人。寒冷的光芒映照在明亮的湖面上,北風在高高的土丘上盤旋。過去的事情都已成爲過往的痕跡,餘生唯有讀書相伴。古人已經無法見到,年末了,我又能去往何處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有光在歸途中遭遇阻礙、夜泊岸邊的情景,以及由此引發的感慨。詩中通過「百里見青山」展現了路途的遙遠,「風波仍水宿,龍蛇驚夜居」則突出了旅途的艱難和不安。「明發尤慘澹,川途尚修紆」進一步描述了清晨出發時的陰沉天色和漫長路途,表現出詩人的無奈。「水駛凌方約,雲寒日未舒」強調了行程的延誤和天氣的寒冷。「彌亙多芳草,寂歷少畋漁」描繪了途中的荒涼景象,增添了一絲孤寂之感。「寒光冒明湖,朔風轉高墟」以寒冷的光芒和呼嘯的北風,烘托出環境的惡劣。最後,詩人感慨往事已過,餘生唯有讀書,同時也表達了對古人的敬仰和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內心的感受相結合,傳達出詩人在旅途中的複雜情緒。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