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周冕贈任別駕卷

血戰鯨波日奏膚,東南處處望來蘇。 畫工不解憂勤意,卻作南溟全勝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鯨波:巨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鯨”讀音爲(jīng)
  • 奏膚:表示遭到傷害,受到創傷。
  • 來囌:從疾苦之中獲得重生。“囌”讀音爲(sū)
  • 憂勤:憂愁勞苦,指爲國家大事憂慮勤勞。

繙譯

在激烈戰鬭、海浪如巨鯨繙滾的日子裡,每天都遭受著創傷,東南地區的人們処処盼望能從睏苦中獲得解救。畫師不理解那爲國事憂愁勞苦的心意,卻畫出了南海地區大獲全勝的圖景。

賞析

這首詩以沉痛的筆觸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民衆的苦難,同時對畫師不能真正理解國家憂患和民衆疾苦,衹描繪表麪的勝利場景進行了批判。詩的首句“血戰鯨波日奏膚”,形象地寫出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人們在險惡的環境中不斷受到傷害。第二句“東南処処望來囌”,表達了東南地區民衆對擺脫睏境、獲得新生的渴望。最後兩句則通過對畫師的批評,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反映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

歸有光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官員、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漢族,江蘇崑山人。嘉靖十九年舉人。會試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衆多,60歲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與修《世宗實錄》,卒於南京。歸有光與唐順之、王慎中兩人均崇尚內容翔實、文字樸實的唐宋古文,並稱爲嘉靖三大家。由於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的極深造詣,在當時被稱爲“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讚其散文爲“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吳水利錄》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