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潮陽吳光卿
我讀適越紀,思君適越吟。越吟一聲風颯颯,高山流水誰知音。
鍾期伯牙今已矣,勸君勿撫朱絲琴。急弦促節未易竟,相對浮雲萬里陰。
嚴陵之風高可拂,洗滌蘊內除煩襟。羊裘大澤不復辨,惟見削壁兩石欹嶔岑。
潮水之潮何時還,落盡千山與萬山。山山斗作芙蓉色,眼看壯士凋朱顏。
三十六根連地軸,羅浮雁蕩同躋攀。達磨手提一隻屨,麻姑耳後垂雙環。
人生去住曾何定,四嶺黃雲春樹暝。師門使火入虛無,列子乘風凌溟涬。
吳歌白薴出蘭房,越女採蓮移暮艇。沉沉滄海起紅輪,瞋目大叫雲中迥。
子今杖策跨崆峒,我將赤腳蓬山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適越:到越國去。適(shì),去、往。
- 颯颯(sà sà):形容風聲。
- 鍾期伯牙:鍾子期和俞伯牙,是古代的知音典範。
- 朱絲琴:用朱絲作弦的琴,泛指琴。
- 嚴陵:指嚴光,東漢著名隱士。
- 煩襟:煩躁的心情。
- 羊裘大澤:嚴光披着羊皮衣在大澤中垂釣的典故。
- 欹嶔岑(qī qīn cén):形容山勢險峻。
- 地軸:地球的自轉軸,這裏指山脈的根基。
- 羅浮:羅浮山,在廣東境內。
- 雁蕩:雁蕩山,在浙江境內。
- 躋攀(jī pān):攀登。
- 達磨:達摩,天竺高僧。
- 屨(jù):鞋子。
- 麻姑:道教神話中的仙女。
- 溟涬(míng xìng):自然之氣混混茫茫的樣子。
- 白薴(zhù):白色的苧麻。
- 崆峒(kōng tóng):山名。
翻譯
我閱讀到去越國的記載,就想起你前往越國時的吟詠。那越地的吟詠聲起,風聲颯颯作響,這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誰能真正聽懂呢?鍾子期和俞伯牙那樣的知音如今已經不在了,勸你不要再彈奏那朱絲琴。急切的絃音和緊湊的節奏難以輕易結束,面對着萬里陰雲,如同相對無語。嚴陵的高風可以吹拂,能夠洗滌內心,消除煩躁的情緒。嚴光在大澤中垂釣的情景已難以分辨,只看見陡峭的石壁和兩座高聳險峻的山峯。潮水的漲落不知何時才能迴歸,眼看千山萬嶺的樹葉都已凋零。每座山都如芙蓉般美麗,眼看着壯士們的容顏也逐漸衰老。三十六座山峯連接着地軸,羅浮山和雁蕩山都可以一同攀登。達摩手提着一隻鞋子,麻姑耳後垂着雙環。人生的去留曾經如何確定,四周山嶺上黃色的雲彩,春天的樹木在暮色中顯得昏暗。師門用火進入虛幻之境,列子乘風遨遊於天地之間。吳地的歌曲從蘭房中傳出,越地的女子在傍晚划船採蓮。深沉的滄海之上升起紅色的太陽,瞪大雙眼在雲中大聲呼喊。你如今拄着柺杖跨越崆峒山,我將光腳登上蓬萊山頂。
賞析
這首詩以對友人前往越地的思念開篇,通過描繪自然景色、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知音難覓的嘆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高山流水、鍾期伯牙、嚴陵、羊裘大澤、潮水、山峯、達摩、麻姑等,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讚美和對人生無常的思考,如「山山斗作芙蓉色,眼看壯士凋朱顏」,將美麗的山景與壯士的衰老相對比,體現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