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台山中

· 儲巏
牆低林木疏,馬上見山麓。 朝陽曬我背,蹊徑紆且復。 徐驅喜崖豁,稍上驚峯獨。 何當陟其巔,一騁遠遊目。 閬風眇昆丘,萬里疑可縮。 翻思下土人,誰與洗炎燠。 歲旱不爲霖,白雲滿幽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儲巏(chǔ quán):明代文學家、官員。
  • 山麓(shān lù):山腳下。
  • 蹊徑(xī jìng):小路。
  • (yū):彎曲、曲折。
  • (zhì):登上。
  • (chěng):放開,儘量展開。
  • 閬風(láng fēng):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miǎo):高遠。
  • 昆丘:崑崙山,古代傳說中的神山。
  • (yù):熱。

翻譯

牆很低,樹木也比較稀疏,騎在馬上就能看到山腳下。 早晨的陽光曬着我的後背,小路彎彎曲曲且不斷延伸。 緩緩驅馬前行,欣喜地看到山崖開闊,再稍微向上,驚訝于山峯的獨立高聳。 什麼時候能夠登上山頂,盡情地放開遠望的目光呢。 那閬風的高遠、昆丘的神奇,讓人覺得萬里的距離似乎都可以縮短。 想到下界的人們,誰能爲他們洗去炎熱呢。 天氣乾旱時不能降下甘霖,只有白雲佈滿幽深的山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磨台山中的所見所感。詩的開頭,通過「牆低林木疏,馬上見山麓」簡潔地勾勒出周圍的環境。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在山中小徑上的行程,以及沿途所見的景色,如「朝陽曬我背,蹊徑紆且復」「徐驅喜崖豁,稍上驚峯獨」,展現了山路的曲折和山峯的獨特。「何當陟其巔,一騁遠遊目」表達了詩人對登上山頂、遠望景色的期待。「閬風眇昆丘,萬里疑可縮」則富有想象力地表達了對仙境的嚮往,以及那種廣闊視野所帶來的感受。同時,詩人也心繫下界百姓,「翻思下土人,誰與洗炎燠」體現了他的憂民之心。最後兩句「歲旱不爲霖,白雲滿幽谷」,以乾旱時不降甘霖,只有白雲佈滿山谷的情景,增添了一絲無奈之感。整首詩意境清新,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又有對民生的關懷,情景交融,富有韻味。

儲巏

明揚州府泰州人,字靜夫,號柴墟。成化二十年進士。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改郎中。歷太僕卿、左僉都御史、戶部侍郎,所至宿弊盡革。憤劉瑾所爲,引疾求去,後起爲吏部左侍郎,卒於官。博通古今,工詩文,淳行清修,好推引知名士。嘉靖初賜諡文懿。有《柴墟集》。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