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

· 儲巏
靈山慕名勝,曦午停徵軺。 倒裝換冠幘,徑往凌岧嶢。 手披茂草開,思逐浮雲飄。 迢迢詣白塔,獨立吹清飆。 迴旋休緇廬,老屋依山椒。 野僧三四輩,衲破形容憔。 共言山中貧,菽水聊今朝。 問渠何所戀,且得避徵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軺(zhēng yáo):遠行的車。
  • 岧嶢(tiáo yáo):山高峻的樣子。
  • 緇廬(zī lú):僧寺、僧舍。
  • 山椒(shān jiāo):山頂。
  • 菽水(shū shuǐ):豆與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

翻譯

我仰慕靈山的名勝,中午時分停下遠行的車輛。將帽子和頭巾換了個樣式,徑直前往那高峻的山峯。 親手撥開茂密的草叢向前走,思緒如同浮雲般飄蕩。遠遠地走到白塔處,獨自站立在那吹拂着清涼大風的地方。 在迴旋之處停歇於僧寺中,那老舊的房屋依傍着山頂。有三四個山中的僧人,他們的衲衣破舊,面容憔悴。 他們都說山中生活貧苦,只能以豆和水勉強過着當下的日子。問他們爲何留戀這裏,回答是能夠藉此躲避徵役和徭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歷靈山的情景以及他與山中僧人的交流。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對靈山名勝的嚮往,並踏上了前往靈山的旅程。在描述登山的過程中,通過「手披茂草開,思逐浮雲飄」,形象地表現出詩人在山林中的探索和思緒的自由飄蕩。 到達白塔後,詩人在清風吹拂的地方獨立思考,增添了一種寧靜和超脫的氛圍。詩中對山中老屋和僧人的描寫,展現了他們生活的清苦。僧人們提到山中貧困,但也表示這樣可以躲避徵徭,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 整首詩意境清新,既有對自然風光的描繪,也有對人情世故的反映,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儲巏

明揚州府泰州人,字靜夫,號柴墟。成化二十年進士。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改郎中。歷太僕卿、左僉都御史、戶部侍郎,所至宿弊盡革。憤劉瑾所爲,引疾求去,後起爲吏部左侍郎,卒於官。博通古今,工詩文,淳行清修,好推引知名士。嘉靖初賜諡文懿。有《柴墟集》。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