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的樣子。
- 蕓草:香草名。又名蕓香,可敺蟲、敺蠹,古代藏書多用之。(“蕓”讀作“yún”)
- 松牋:松樹皮做的牋紙。
- 古思:懷古之思。
- 裡兒:指不學無術的人 。(“兒”在這裡不讀“ér”,讀音爲“ní”,同“倪”)
繙譯
您的俠義氣概很少有人知曉,嘴裡常常吟誦著七言詩。 竝非因爲清冷疏散才有韻味,而是因爲放縱傲岸轉而變得癡迷。 一卷香草爲伴度過餘生,幾幅松牋之上泛著懷古之思。 那些不學無術的人白白做事一場空,您頭戴葛巾徒步而行,卻遭他們欺侮。
賞析
這首詩刻畫了譚公瑾的形象,表現了他的俠氣、才情和獨特的個性。詩的前兩句通過“俠氣少人知”和“長吟七字詩”,突出了譚公瑾的與衆不同。“不爲蕭疏那有致,將因放傲轉成癡”這兩句,進一步描繪了他的性格特點,不爲世俗的冷清所影響,反而因其放傲的個性而顯得更加獨特,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接下來,“一編蕓草馀生計,數幅松牋泛古思”描述了他的生活狀態和情趣,以香草爲伴,在松牋上抒發懷古之思,展現出他的高雅品味。最後兩句“無限裡兒空賺事,葛巾徒步顧相欺”,則表達了對那些不學無術之人的批判,以及對譚公瑾受到欺侮的不平。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通過對譚公瑾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真性情和高雅情趣的追求,以及對世俗偏見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