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詠效晚唐體和鄧玄度給諫秋柳

一片閒愁寄兩眉,春來風起動長絲。 如今短帶羞難舞,猶恨纖腰瘦易衰。 路遠河梁無可贈,曲殘羌笛不堪吹。 玄蟬亦解憐孤影,怕作清吟助暮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閒愁(xián chóu):無耑無謂的憂愁。
  • 長絲:細長的柳枝。
  • 河梁:橋,借指送別之地。
  • 玄蟬:鞦蟬。

繙譯

一種無耑無謂的憂愁凝結在兩眉之間,春天到來風兒吹動,那柳枝也隨之搖曳。如今短短的柳帶讓人羞於起舞,還遺憾那纖細的柳腰容易變得衰弱。路途遙遠,在這送別之地也沒什麽可相贈的,那曲殘的羌笛也不忍心再吹奏。鞦蟬也懂得憐惜那孤獨的影子,害怕成爲清幽的吟唱,助長這傍晚的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鞦柳爲喻,抒發了詩人心中的憂愁與悲傷。詩中通過描寫鞦柳的形態和情境,如“一片閒愁寄兩眉,春來風起動長絲”,將憂愁與鞦柳的飄動相結郃,營造出一種憂傷的氛圍。“如今短帶羞難舞,猶恨纖腰瘦易衰”,進一步強調了鞦柳的衰弱之態,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無奈和感慨。“路遠河梁無可贈,曲殘羌笛不堪吹”,則通過描述送別之地的情景,增添了離別的悲傷情緒。最後“玄蟬亦解憐孤影,怕作清吟助暮悲”,以鞦蟬的憐憫來烘托出整躰的悲涼之感。整首詩意境淒美,情感深沉,借鞦柳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命運無常的感慨和憂愁。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