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鄧玄度長笛歌
註釋
湘水(xiāng shuǐ):即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 刁騷(diāo sāo):形容風風的聲音。 甯戚:春秋衛國人,早年懷才不遇,後以飯牛叩角而被齊桓公賞識,任爲上卿。 叩角(kòu jiǎo):敲牛角。 邊鄙(biān bǐ):邊遠的地方。 卞和:春秋時楚國人,他發現了一塊璞玉,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爲是欺詐,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抱着璞玉在荊山下哭,文王派人加工這塊玉,果然得到了寶玉,稱爲「和氏璧」。 璞(pú):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 佩芷(pèi zhǐ):用香草做的佩飾。 陽春:古曲名,是一種高雅的樂曲。 下里:鄉里,也指一種民間歌謠。 律呂(lǜ lǚ):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古人認爲律呂可以調節陰陽,使天地和諧。 商徵(shāng zhǐ):中國古代五音中的兩個音級。 龍螭(lóng chī):傳說中無角的龍。 泱瀁(yāng yàng):水勢浩瀚的樣子。 天吳:古代中國神話中的水神。 閭閻(lǘ yán):原指古代里巷內外的門,後泛指平民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蠹腐(dù fǔ):這裏指只知道讀書卻沒有實際用處。
翻譯
長笛啊長笛,你從何而來?傳說它與帝舜的兩位妃子有關,她們相隨到了湘水之畔。帝舜南巡之後,妃子們留了下來,而帝舜的車駕卻一去不返,相隔千里。 二妃哭泣着想要隨帝舜而去,淚水灑在湘竹上,使得湘竹的斑點更加紫黑。痛苦的霧氣頻繁侵襲,惡劣的寒霜堆積,時時傳來的風聲擾人耳朵。 偶然間有人砍伐竹子用作屋椽,卻意外發現這竹子可用來製作長笛,就好像置身在柯亭之中。陳留的蔡子對聲音頗有見解,躺着看到這情景,暗自感嘆如此奇特。 甯戚在邊遠之地敲着牛角,卞和抱着未雕琢的玉,屈身佩戴着香草。世人輕視高雅的音樂,卻喜愛庸俗的歌謠,不珍惜好的布料,卻撕裂新的綢緞。 這長笛的妙處把玩不夠,難以比擬,用律呂來定調,吹奏出的聲音能驚動龍螭,使波濤洶涌,風雲奔騰。 彷彿水神天吳像小孩一樣啼哭,東方的老人皺着眉頭。田野裏的野雞鳴叫着飛起,梅花花瓣飄落,柳枝折斷。 想要折斷卻未折斷的柳枝垂着如青絲,將要落下卻未落下的花朵如瓊瑤般的樹枝。在嶺外孤獨的遊子長久地離別家鄉,希望隨着笛聲飄到天涯海角。 白雲飛舞,爲山間的道路送行,路途遙遠,腳步疲憊,靈魂啊,你歸來爲何如此之遲。 塞北有人依舊長久戍守邊疆,說你客居他鄉不必過於憂慮。如今聖明的君王整頓戰事,父親如果在邊疆,兒子可以留下,哥哥如果不去,弟弟就應當前往。 已經告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沒有退路,願將一腔熱血灑在前方的道路上。你如今爲何只是徒然讀書而沒有實際作爲,呆呆地面對殘篇舊書,不知如何是好。 高聲歌唱,朗誦詩篇,以求自我樹立,一言不合就如野鴨般歸去。丟下帽子,常常咒罵被讀書所誤,這長笛又怎能替你訴說憂愁。 桓伊吹奏笛子有時失去了分寸,我爲你折斷這長笛,你不要在意。
賞析
這首詩以長笛爲線索,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和感慨。詩中先講述了長笛的傳說起源,與帝舜二妃的故事相聯繫,增添了神祕的色彩。接着描述了長笛的製作和其美妙的聲音,以及它所帶來的各種景象和情感。詩中還提到了一些歷史人物和社會現象,如甯戚、卞和,以及世人對高雅藝術和美好事物的不珍惜,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憂慮。
後半部分則轉向了對邊塞戍守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問題和人們的無奈。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豐富,既有對歷史傳說的追溯,又有對現實的關注,語言優美,用典恰當,充分展現了詩人的才華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