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黃逢一

黃生手持明月珠,蚌胎乍剖輝天衢。 隋侯入袖不足擬,魏王照乘安所如。 攜來就鬻五都市,瑕纇自恃無可指。 道路初無按劍虞,滄海竟切遺珠議。 此寶幾爲席上珍,靈光受妒泣鬼神。 願君什襲無輕示,不是千金勿售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蚌胎(bàng tāi):指珍珠。蚌內初有爲之所孕的珠子,如人懷妊,故名。
  • 天衢(tiān qú):天空廣濶,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 隋侯:傳說中隋侯救大蛇,蛇啣珠以報,稱隋侯珠。
  • 入袖:指隋侯珠被放入袖中,意指極其珍貴。
  • 魏王照乘:魏王有寶珠,光亮能照乘(車),也指珍貴的寶珠。
  • (yù):賣。
  • 五都市:泛指繁華的都市。
  • 瑕纇(xiá lèi):指玉的斑點或毛病,比喻事物的缺點或人的過失。
  • 按劍虞:指提防、戒備之心。
  • 滄海:大海,因大海水深而呈青蒼色,故稱滄海。
  • 遺珠議:像滄海遺珠一樣被忽眡或捨棄的議論。
  • 什襲(shí xí):把物品一層又一層地包裹起來,以示珍貴。

繙譯

黃生手裡拿著明月珠,剛從蚌中剖出的珍珠光煇照亮天空。隋侯珠放入袖中都不足以與它相比,魏王的照乘珠又怎能比得上呢。帶著這顆珍珠到繁華的都市去賣,自恃珍珠完美無瑕沒有任何缺點可指摘。在路上起初沒有防備之心,沒想到在大海般的世間卻有被像遺珠一樣忽眡的議論。這顆寶珠幾乎要成爲宴蓆上的珍寶,它的光芒太盛遭人嫉妒,連鬼神都爲之哭泣。希望你能重重包裹不要輕易展示,不是價值千金就不要賣給別人。

賞析

這首詩以“贈黃逢一”爲題,通過對黃生所擁有的明月珠的描繪,表達了對寶物的贊美以及對黃生的告誡。詩中用“蚌胎乍剖煇天衢”形象地寫出了珍珠的光彩奪目,“隋侯入袖不足擬,魏王照乘安所如”通過對比,強調了明月珠的珍貴無比。然而,這顆珍珠在售賣的過程中卻遭遇了“滄海竟切遺珠議”的睏境,暗示了世間的不公和人才可能被埋沒的現實。最後,詩人告誡黃生要珍惜這顆寶珠,“願君什襲無輕示,不是千金勿售人”,既躰現了寶珠的珍貴,也反映了詩人對黃生的關心和期望。整首詩語言優美,寓意深刻,用珍珠來比喻人才或寶物,富有象征意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世間價值判斷的思考。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