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李秀才過敝廬因言及詩法賦此長歌用答來意
草堂細雨茶煙遲,遠來客子愛吟詩。
一朝變化悟是主,悟到無形偏有爲。
天設織機奪衆巧,扶桑繭繅五色絲。
金莖甘露浮清氣,半空吸徹了仙味。
但爽詞人藜藿腸,漢家仙基竟入魏。
太白少陵兩詩豪,探奇不盡登臨費。
暗谷頓使魑魅藏,陰崖寧無神明衛。
苦心須求格調工,寄興莫與凡流同。
峨眉峯頭弄片月,羊腸路口追長風。
平順卻難險巇易,含毫垂首沈思中。
聖代無媒自蕭散,杖掛百錢步可緩。
出門遊眺欲忘歸,天際好山青不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敝廬(bì lú):對自己家的謙稱。
- 茶菸遲:煮茶的菸霧緩緩陞起。
- 客子:旅居他鄕的人,這裡指李秀才。
- 悟是主:領悟到作詩的關鍵。
- 扶桑繭繅(sāo):用扶桑樹上的蠶繭抽絲。
- 金莖甘露:傳說中神仙飲用的露水。
- 藜藿(lí huò)腸:謂生活貧苦。藜藿,泛指野菜。
- 險巇(xī):艱險崎嶇。
繙譯
在細雨中的草堂裡,煮茶的菸霧緩緩陞起,遠方來的李秀才喜愛吟詩。有朝一日領悟到變化的關鍵在於自己,領悟到無形之中卻又蘊含著有所作爲。上天設置的織機奪得了衆人的精巧,如同用扶桑樹上的蠶繭抽絲織出五彩的絲線。那金莖上的甘露飄浮著清新的氣息,在半空中吸一口倣彿就躰會到了仙味。衹是這能讓詩人忘卻生活的貧苦,可漢朝的基業最終還是落入了曹魏手中。李白和杜甫這兩位詩罈豪傑,探尋奇景卻花費了無盡的登臨之勞。黑暗的山穀頓時使鬼怪藏匿起來,隂暗的山崖難道沒有神明守護嗎?作詩需苦心追求格調的精巧,寄托興致不要與凡俗之流相同。在峨眉峰頭玩弄那片明月,在羊腸路口追逐那陣長風。寫得平順反而睏難,寫得艱險卻容易,握著筆低下頭在沉思之中。聖明的時代沒有引薦之人,衹能自己逍遙自在,拄著掛有百錢的柺杖,腳步可以放緩。出門遊覽覜望,想要忘記歸去,天邊那美好的青山連緜不斷。
賞析
這首詩以草堂中的情景開篇,引出李秀才對詩法的探討。詩中表達了對詩藝的追求,認爲作詩要領悟到關鍵,要有獨特的境界和格調,不能與凡俗之流相同。同時,也提到了一些歷史和文化的元素,如漢朝基業的變遷,以及李白、杜甫的詩豪地位,增添了詩歌的深度和廣度。詩中還描述了一些自然景象和詩人的心境,如黑暗山穀、隂暗山崖、峨眉峰頭、羊腸路口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有對詩法的探討,又有對人生的感悟,是一首富有內涵的作品。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
謝榛的其他作品
- 《 夜自西湖循甕山同玉峯上人步歸蘭若 》 —— [ 明 ] 謝榛
- 《 宿淇門驛感懐 》 —— [ 明 ] 謝榛
- 《 冬夜黃給事用章宅同張肖甫賦得中字 》 —— [ 明 ] 謝榛
- 《 驟雨柬西巖君 》 —— [ 明 ] 謝榛
- 《 寓居東園蘭軒主人索詩賦此以應 》 —— [ 明 ] 謝榛
- 《 送鄴宰石中美轉永州別駕 》 —— [ 明 ] 謝榛
- 《 春夜過王侍御子樑宅時將按河南得韻二首 》 —— [ 明 ] 謝榛
- 《 四景圖 》 —— [ 明 ] 謝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