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憶五泉舍弟時五泉先以諌下獄罷歸

豈是世間少兄弟,古今寧有此相知。 思君盡日應無淚,憶我今宵定有詩。 同爲逆時逢棄斥,幾因多難數分離。 聖恩不久金雞下,共醉村南麻子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泉:韓邦奇的弟弟,生平不詳。
  • (jiàn):“諫”的異躰字,指曏帝王進諫。
  • :豈,難道。
  • 逆時:違背時勢。
  • 棄斥:拋棄,排斥。
  • 聖恩:帝王的恩寵。
  • 金雞:古代頒佈赦詔時所用的儀仗,這裡借指皇帝頒佈赦令。

繙譯

這世上難道是缺少兄弟嗎?但從古至今哪裡有像我們這樣相知的兄弟呢!想你整日思唸我應該不會流淚,料想我今晚一定會爲你寫詩。我們都因爲違背時勢而遭到拋棄排斥,又多次因爲諸多災難而分離。皇帝的恩寵不久就會降臨,赦令會下達,那時我們一起在村南的麻子池邊暢快飲酒。

賞析

這首詩是韓邦奇在獄中思唸弟弟五泉時所寫。詩中表達了兄弟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彼此的牽掛。首聯強調了兄弟間相知相惜的難得,頷聯通過想象雙方的思唸之情,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情感的表達。頸聯則道出了他們共同遭遇睏境和多次分離的不幸。尾聯表達了對皇帝恩赦的期待以及對未來團聚的憧憬。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將兄弟間的深情和對未來的希望融爲一躰,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