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癸夘九月也

形勝杭州天下先,曾持憲節共羣賢。 江分吳越連滄海,雲擁金衢入楚天。 文獻彬彬三道議,忠邪歷歷萬人傳。 他年青史誰收拾,莫使浮名負簡編。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形勝:地理位置優越,地勢險要。(「勝」讀音:shèng)
  • 憲節:廉訪使、巡按等風憲官所持的符節。
  • 吳越:是指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的地域,在這裏泛指江浙地區。
  • 金衢:指的是金華和衢州,這裏代指浙江一帶。
  • 楚天:古代楚國在今湖南、湖北一帶,楚天在這裏指代南方的天空。
  • 文獻:這裏指典籍與賢才。
  • 彬彬:文采和質地兼備的樣子,這裏形容人才濟濟。
  • 三道議:關於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討論和建議。
  • 忠邪:忠臣和姦臣。
  • 簡編:書籍,這裏指歷史記載。

翻譯

杭州的地理位置優越,在天下處於領先地位,我曾拿着憲節與衆多賢能之人共同在這裏。江水將江浙地區分開,連着廣闊的大海,雲彩簇擁着金華和衢州,升入南方的天空。典籍豐富,賢才衆多,各種討論建議紛至沓來,忠臣和姦臣的事蹟,被萬人傳頌。將來的歷史由誰來整理記載呢?不要讓虛名辜負了歷史的記錄。

賞析

這首詩首先誇讚了杭州的形勝之美,以及詩人曾在該地與羣賢共事的經歷。接着描繪了杭州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氛圍,展現了其地域的重要性和文化的繁榮。詩中提到的「文獻彬彬三道議」,體現了當時人才濟濟,思想交流活躍的景象;「忠邪歷歷萬人傳」則反映了人們對忠臣和姦臣的鮮明態度。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記載的重視,希望歷史能夠真實地記錄下一切,不要讓虛名被載入史冊,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真實的追求。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凝練,既有對地方的讚美,也有對歷史的思考。

韓邦奇

明陝西朝邑人,字汝節,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採富陽茶魚,爲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爲民。嘉靖初,起復爲山東參議。後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儉。一生好學不倦,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啓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範圖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