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詠

萍草本無根,託生江漢湄。 驚風一朝起,各在天一涯。 野月照庭帷,清霜沾我衣。 同爲千里望,何處能光輝。 海燕不知冬,蟬蛻不知春。 萬物各有定,吾生何所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萍草:浮萍,水生植物。讀音爲(píng cǎo)
  • 託生:依託而生,寄身。
  • 江漢湄:長江和漢水的岸邊。「湄」(méi),指岸邊,水與草交接的地方。
  • 驚風:猛烈的風。
  • 庭帷:指庭院中的帷幔。
  • 蟬蛻(chán tuì):蟬的幼蟲變爲成蟲時蛻下的殼,此處比喻對事物的變化沒有感覺。

翻譯

浮萍本來就沒有根,寄身於長江和漢水的岸邊。突然一陣狂風颳起,各自飄散到天涯海角。野外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帷幔上,清冷的寒霜沾溼了我的衣服。我們都望着千里之外的地方,哪裏能夠閃耀光輝呢?海燕不知道冬天的寒冷,蟬蛻後不知春天的到來。萬物都有各自的定數,我的人生又能與誰相鄰呢?

賞析

這首詩以萍草起興,寓意人生的漂泊無定。詩中通過描繪驚風將萍草吹散、野月清霜的景象,烘托出一種孤獨、淒涼的氛圍。作者感嘆萬物都有其固定的規律和命運,而自己的人生卻充滿了迷茫和不確定性,不知何處是歸宿。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