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懷

夷齊雖渴死,不飲盜泉漿。 顏回雖餓死,不食覆車糧。 蝍蛆甘腐帶,青蠅嗜惡壤。 鳳凰翔千仞,振足來高岡。 君子秉大道,緬邈羲與黃。 豈無曲者容,不若抗而方。 孔子不伯周,管仲不皇唐。 小人徒唧唧,誰與論短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夷齊:伯夷和叔齊的並稱,商末孤竹君之二子。(「夷」讀作「yí」,「齊」讀作「qí」)
  • 盜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北。據說盜泉的水味道很甜美,但因爲名字不好,被視爲不潔之水,有道德的人不會飲用。
  • 漿:一種較濃的液體,這裏指水。
  • 顏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顏」讀作「yán」,「回」讀作「huí」)
  • 覆車:翻車。比喻失敗的教訓。
  • 蝍蛆(jí qū):蟋蟀或蜈蚣的別稱。此處比喻卑鄙醜惡的人。
  • 腐帶:腐爛的帶子,指代腐朽的事物。
  • 青蠅:蒼蠅,比喻讒佞的人。
  • 緬邈:遙遠的樣子。
  • 羲與黃:伏羲和黃帝,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這裏指代上古的聖德之治。
  • 伯(bà):稱霸。
  • :通「惶」,此處引申爲拯救的意思。

翻譯

伯夷和叔齊寧願渴死,也不喝盜泉的水。顏回縱然餓死,也不吃那翻車旁的糧食。蟋蟀、蜈蚣甘願吃腐爛的東西,蒼蠅喜好骯髒的土壤。鳳凰在千仞高空翱翔,振動翅膀來到高高的山岡。君子秉持着大道,嚮往那遙遠的伏羲和黃帝時代的聖德之治。哪裏會沒有委曲求全的容身之地呢,只是不如堅守正直來得方正。孔子不稱霸於周朝,管仲也不拯救唐朝。小人們只是徒勞地嘰嘰喳喳,誰會和他們去爭論長短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不同的人物和行爲,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德和堅守正道的讚美,以及對小人行徑的不屑。詩中以夷齊、顏回的高潔不屈,與蝍蛆、青蠅的醜惡卑劣相對比,突出了君子的品德和追求。同時,以鳳凰翔千仞來象徵君子的高遠志向,進一步強調了君子秉持大道的信念。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孔子不霸周、管仲不唐皇的例子,表明真正的君子並非追求權勢和名利,而是堅守道德和正義。最後,作者認爲小人們的議論是無意義的,體現了對小人的鄙視。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通過鮮明的對比和象徵手法,傳達了作者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

韓上桂

明廣東番禺人,字孟鬱,號月峯。幼時家貧,喜讀書。向人借《二十一史》,瀏覽一月,即默識大略。萬曆二十二年中舉。授國子監丞。轉永平府通判。巡撫方一藻以其才薦。崇禎末聞帝死訊,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