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懷
聖軌日湮塞,異言何豗騰。
奇瑰肆搜討,菽粟不見珍。
伊予服昭訓,寐覺還自徵。
精粗共條貫,會一在沈冥。
所貴領與要,旁騖徒紛競。
譬彼承蜩者,志一神乃凝。
勉旃同袍子,津岸期先登。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湮塞(yān sè):堵塞,埋沒。
- 豗騰(huī téng):喧鬧奔騰。
- 搜討:搜尋探討。
- 菽粟(shū sù):豆和小米,泛指糧食。
- 昭訓:光明的教導。
- 寐覺(mèi jué):睡醒。
- 徵:證明,驗證。
- 條貫:條理,系統。
- 沈冥(chén míng):這裏指深沉靜默的境界。
- 領與要:關鍵和要點。
- 旁騖(páng 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 紛競:紛擾競爭。
- 承蜩(chéng tiáo):指用竿子粘蟬。蜩,古書上指蟬(註音:tiáo)。
翻譯
聖人的思想和道德規範日漸被埋沒堵塞,各種奇異怪誕的言論卻喧鬧奔騰。人們肆意地搜尋探討奇珍異寶,卻不珍視糧食這樣的基本物資。我自己信服光明的教誨,睡醒後自我反思驗證。精細和粗略的事理都應統一連貫,在深沉靜默中達到會合一致。可貴的是把握住關鍵和要點,那些三心二意的人只會徒勞地紛擾競爭。就像那個用竿子粘蟬的人,心志專一精神才能凝聚。希望諸位同道中人共同努力,期望能在成功的彼岸率先登岸。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思考和自己的追求。詩的開頭指出聖人的軌道被湮塞,異言紛擾,反映了社會的混亂和價值觀的扭曲。接着,作者表明自己對光明的教導的信服,並通過自我反思來追求真理。他強調了事物的精粗應該有條理地貫通,在沈冥的境界中實現統一。作者認爲,關鍵在於把握要領,而不應被旁騖所幹擾,並用承蜩者的例子來說明心志專一的重要性。最後,作者勉勵同道中人共同努力,期望能夠先到達成功的彼岸。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刻,通過對比和舉例,表達了作者對真理和目標的執着追求,以及對同道者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