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 吳藻
悶欲呼天說。問蒼蒼、生人在世,忍偏磨滅。從古難消豪士氣,也只書空咄咄。正自檢、斷腸詩閱。看到傷心翻失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併入、筆端結。 英雄兒女原無別。嘆千秋、收場一例,淚皆成血。待把柔情輕放下,不唱柳邊風月。且整頓、銅琶鐵撥。讀罷離騷還酌酒,向大江、東去歌殘闋。聲早遏,碧雲裂。
拼音

注釋

金縷曲:即“賀新郎”,始見於蘇軾《東坡樂府》。重頭一百十六字,仄韻。又名“乳燕飛”、“金縷衣”、“金縷詞”、“風敲竹”、“金縷歌”、“雪月江山夜”、“貂裘換酒”、“賀新涼”。 蒼蒼:上蒼、蒼天。“磨滅”句:怎忍此狠心,偏加折磨,滅絕人之才性? 咄咄:咄隕怪事。書空:不言而以手在空中作字。此四字短語歷來用以表示極度憤懣。 斷腸詩:此處泛言傷心之詩詞,指自已作品,與朱淑真《斷腸詩詞》無涉。 柳邊風月:指柳永一路詞風。柳永有名句“楊柳岸、晚風裂月”。 銅琶鐵撥:指蘇軾一路詞風,俞文豹《吹劍續錄》載有“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抱銅琵琶,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語。撥子:彈琵琶用的薄片。 遏:扼止、阻止。

清代女詞人吳藻寫的一首詞,(1799-1850後)清代女詞人。字蘋香,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先世徽籍,父業商,嫁同邑黃姓商人,終身抑鬱無歡。這闋《金縷曲》是《花簾詞》中的作品,《花簾詞》編刊於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吳藻三十歲前所作,而此詞編次甚前,乃吳藻二十三歲前後的心聲。

賞析

吳藻是個尚未被人們充分認識的出色的女詞人。在中國婦女文化史上,這是位較早覺醒的女性。女性的覺醒,大抵始自於婚姻問題,但僅止步於此,覺醒尚難有深度。吳藻的女性自覺,可貴的是對人生、對社會、對男女地位之別以及命運遭際的某些通同等問題,都有其初步的朦朧的思考,從而成爲這種思索和悟解、覺醒長鏈中值得珍視的一環。這闋《金縷曲》是《花簾詞》中的作品,《花簾詞》編刊於公元1829年(道光九年)春,也即系吳藻三十歲前所作,而此詞編次甚前,乃吳藻二十三歲前後的心聲。上片有兩個要點,一是“問天”,二是女性自省。問天,是對不公世道的抗議。世道之不公,扼殺才性,對男女其實都一樣。然而“豪士氣”難消時,最激烈的形態卻是“咄咄書空”,那麼就沒有理由讓女性一定要將“愁”視成“吾家物”,沒完沒了地形諸筆端。這是吳藻對女性弱點的自省。把女性從“愁”中解脫出來,自省也即自強,掙脫的乃是一個軟弱的情結。看似平易的詞語中跳蕩的是顆強毅的心,吳藻是深刻的。下片緊承這自省而來,強化女性自振意識。“英雄兒女”既然“無別”,而且“千秋收場”全皆是淚成血,那麼女性紅妝們就不必放不下“柔情”,應和鬚眉男兒一起去唱“大江東去”。人們都熟悉秋瑾女士《滿江紅》詞中“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之句,而吳藻則在大半個世紀之前已有此覺醒則更可貴。吳藻強烈意識到“柔情”、眼淚改變不了“皆成血”的收場,感動不了“蒼蒼”的。吳藻的能有此振聾發聵之唱,與她介入男性歷來獨主的文化社會有密切關係。而其之所以得能介入社會文化生活,又是因爲有袁枚到陳文述這個鼓勵女性文學文化的“性靈”系列的存在,吳藻正是陳文述“靈伯”之女弟子。文學史家們不該輕忽這一事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等。
  • 蒼蒼:指上天。
  • 書空咄咄(duō duō):形容失志、懊恨之狀。東晉殷浩被廢黜後,每天用手在空中寫「咄咄怪事」四字。
  • 斷腸詩:這裏泛指讓人傷感的詩作,宋代才女朱淑真有《斷腸詩集》 。
  • 銅琶鐵撥:用銅琵琶、鐵撥子彈奏,聲音響亮激烈,後多形容豪邁激越的樂曲。
  • 殘闋(què):樂曲終了,這裏指樂曲的最後部分。
  • 遏(è) :阻止。

翻譯

心中煩悶得想要呼喊上天傾訴。想問一問老天爺,人活在世上,爲何忍心讓一些人庸庸碌碌地消磨時光。自古以來,豪傑的意氣很難消退,可也只能像殷浩那樣面對天空徒然感嘆。我正獨自翻看那令人斷腸的詩篇,看到傷心處反而笑了起來,笑這憂愁竟然彷彿成了我家獨有的東西。滿心的愁緒都融入到了筆尖。 英雄和兒女原本沒什麼差別。可嘆幾千年來,最後收場的樣子都差不多,悲傷的淚水都化作了鮮血。我想把那柔情暫且放下,不再去吟唱那些風花雪月的曲子。而是要拿起銅琵琶、鐵撥子。讀完了《離騷》後再酌上一杯酒,對着滔滔東去的大江放聲高歌一曲。歌聲高亢嘹亮,彷彿能阻止那碧雲飄動,把碧雲都撕裂開來。

賞析

這首詞展現出吳藻這位女詞人超越尋常女性的豪情逸氣。開篇以呼天傾訴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憤懣不平,對人生埋沒的感慨。「書空咄咄」「斷腸詩閱」體現她既有着才女的細膩感傷 ,又有着壯志難酬的無奈激昂。「看到傷心翻失笑」一句奇特,把矛盾複雜的心情展現得生動真切,將愁緒化爲筆端的鬱結。

下闋直抒胸臆,認爲英雄與兒女並無本質不同,感慨千古以來悲哀的結局相似。「待把柔情輕放下」表明她嘗試掙脫傳統女性情感的束縛,「銅琶鐵撥」「讀罷離騷還酌酒」「向大江、東去歌殘闋」等語句,塑造出一個豪邁曠達、頗具英氣的女子形象,她的歌聲直上雲霄,彷彿能衝破束縛,有着一種衝破男女界限,追求自由灑脫的氣勢。全詞情感豪放而深沉,在古代女性詞作中別具一格,體現了吳藻反抗傳統、追求豪情的獨特情懷。

吳藻

吳藻

清浙江仁和女子,字蘋香,號玉岑子。商人黃某妻。幼而好學,工詞,善畫。曾自制樂府曰“喬影”,吳中一時傳唱。後移家南湖。有《香南雪北廬集》、《花簾詞》。 ► 295篇诗文

吳藻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