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賦:寫作,這裏指寫作詩歌來描繪某事或某人。
- **葛天民:南宋詩人。
- **葉礙漁舟入:礙(ài):阻礙。意思是蘆葦葉子阻擋了漁船的進入。
- **叢分水國寬:水國:水鄉。叢生的蘆葦劃分出水鄉的寬廣區域 。
- **低迴藏鷺渚:低迴:起伏迴盪;鷺渚(lù zhǔ):白鷺棲息的小洲。意思是蘆葦起伏迴盪中隱藏着白鷺棲息的小洲。
- **彷佛釣魚竿:蘆葦好像釣魚竿。
- **蕩戶和萍送:蕩戶:船戶。船戶帶着萍草隨波送行。
- **溪翁當竹看:溪邊的老翁把蘆葦當作竹子看待。
- **所憐如許節:憐:憐惜;如許:這麼多,如此。讓人憐惜這麼多竹節般的樣子 。
- **不耐雪霜寒:不能忍受雪霜的寒冷。
翻譯
蘆葦的葉子阻礙着漁舟進入,叢生的蘆葦劃分出寬廣的水鄉區域。蘆葦起伏中隱藏着白鷺棲息的小洲,它們還彷彿是一根根釣魚竿。船戶帶着萍草隨着水波送行,溪邊的老翁把這些蘆葦當作竹子來看待。讓人憐惜的是它有這麼多如竹節般美好的形態,卻忍受不了雪霜的寒冷。
賞析
這首詩生動細膩地描繪了葛天民所栽蘆葦的景象。開篇「葉礙漁舟入,叢分水國寬」,通過描寫蘆葦葉對漁舟的阻礙以及叢生蘆葦劃分水鄉區域,點明瞭蘆葦生長的繁茂及所處環境。接着「低迴藏鷺渚,彷佛釣魚竿」用生動的筆觸,寫出蘆葦的動態,既藏着白鷺棲息之地,又宛如釣魚竿,充滿自然野趣和生活氣息。「蕩戶和萍送,溪翁當竹看」,從人的活動和看法進一步襯托蘆葦,船戶與萍草相伴,溪翁把蘆葦錯當竹子,側面表現蘆葦的特點。結尾「所憐如許節,不耐雪霜寒」則筆鋒一轉,由前面對蘆葦美好之態的描寫,到憐惜它不能抵禦嚴寒,給人一種淡淡的哀愁,或許也藉此寄寓了人生的感慨,暗示美好事物在困境前的脆弱 ,全詩畫面感強,角度多樣,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