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雨夜無聊觀曼殊畫因題一律於是與曼殊別已五閱星霜矣哲夫寶愛此冊豈徒在畫耶
浮雲終日隨遊子,南北東西各一天。
供眼江山同脈脈,看人芻狗復年年。
尋常況狀吾猶昔,寥落朋儕地亦偏。
剩欲畫中尋曩跡,殘春微雨到燈前。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亥:干支紀年,詩中所指年份信息需結合作者生平具體分析。
- 曼殊:即蘇曼殊,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 。
- 星霜:星辰一年一週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歲。「五閱星霜」就是過了五年。
- 哲夫:對男子的尊稱,具體所指結合相關背景。
- 芻狗(chú gǒu):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後用來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這裏表示像芻狗一樣年復一年地看待他人,有一種世事滄桑、命運無常之感。
- 供眼:映入眼簾。
- 脈脈:默默無語含情的樣子。
- 寥落:稀少,冷落。
- 朋儕(péng chái):朋輩,朋友。
- 剩欲:頗想;猶欲。
- 曩跡(nǎng jì):以往的蹤跡。
翻譯
整日飄動的浮雲就如同四處漂泊的遊子,各在天南海北、東西一方無法相聚。映入眼簾的大好江山都默默含情,一年又一年像對待芻狗一般看待這人世間的種種。我平常的狀況還和過去一樣,身邊朋友日益稀少,所處之地也很偏僻。很想從畫中尋找過去的蹤跡,在這殘春時節,伴着微微細雨,來到燈前欣賞這幅畫。
賞析
這首詩開篇用「浮雲」和「遊子」形象地表達了友人分別後的飄零狀態,傳遞出一種深深的思念和漂泊的感嘆。頷聯中「供眼江山同脈脈」,賦予江山以人的情感,它們默默含情,似乎也在感慨人事變幻;「看人芻狗復年年」則流露出對世事無常的無奈與悲涼。頸聯轉而寫自身,「尋常況狀吾猶昔」表明自己這麼多年境況依舊,而「寥落朋儕地亦偏」則更深刻地描繪出朋友漸少、處境冷落的孤寂。尾聯「剩欲畫中尋曩跡,殘春微雨到燈前」,在殘春微雨這一頗具傷感氛圍的環境中,一個人來到燈前試圖從畫裏追尋過往的回憶,將詩人對過去的懷念、對朋友的牽掛以及當下的孤獨寂寞都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惆悵而意境深遠的氛圍,讓人不禁沉浸在那種物是人非、深沉的情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