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引

斜橋絮起,亂紅牽恨點重茵。慵鶯尚語殘春。聞說凌波新步,遮斷繡漪塵。恣蠟鐙羅帶,鬥取閒身。 長安麗人。算醉醒,總迷津。狼藉東風不管,只避花瞋。波簾翠顰,夢不散、相思堤上雲。釵鈿約、總是愁根。
拼音

所属合集

#婆羅門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婆羅門引:詞牌名。
  • 朱祖謀: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吳興人。
  • 重茵:雙層的墊褥。
  • 慵鶯:慵懶的黃鶯。
  • 凌波:形容女子腳步輕盈,如在水波上行走。
  • 蠟鐙:即蠟燭。
  • 鬥取:爭取,奪得。
  • 閒身:指閒適的身體或心境。
  • 迷津:喻指迷失方向。
  • 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
  • 翠顰:女子皺起眉頭的樣子,翠形容美好。
  • 釵鈿約:借指男女間的情約。

翻譯

斜橋邊柳絮飄起,紛亂的落花帶着愁恨點綴着雙層墊褥。慵懶的黃鶯還在殘春裏鳴叫。聽說那輕盈的如在水波上行走的新腳步,遮掩阻斷了如繡漪般的紅塵。肆意地點着蠟燭,繫着衣帶,爭取那一份閒適的心境。 長安的美麗女子。算起來不管是醉酒還是清醒,總是迷失方向。雜亂的東風不管不顧,只是躲避花兒的嗔怒。水波如簾,佳人翠眉微蹙,夢不會散去,就像相思堤上的雲。那男女間的情約,總是愁苦的根源。

賞析

這首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象和人物的思緒情感。詞的上闋通過「斜橋絮起」「亂紅牽恨」等場景營造出一種殘春的氛圍,同時「慵鶯尚語殘春」增添了幾分慵懶和惆悵。下闋圍繞長安麗人展開描寫,表現其醉醒皆迷茫的狀態以及內心情感的糾葛。「狼藉東風不管」等句子更突出了一種無奈和紛亂。整體用語優美,委婉含蓄,通過諸多意象的組合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情感變幻的感慨與思索。

朱祖謀

淸末民國初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邨。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進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纂總校。歴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廣東學政。因病辭歸。入民國,在滬爲寓公。卒年七十五。早年工詩,及交王半塘,始專於詞。為「淸季四家」之一,論者以為堪稱詞學一大結穴。以碧山爲骨,夢窗爲神,東坡爲姿態。書合顔柳於一爐;寫人畫梅多饒逸趣。著作豐富。輯刊《彊邨叢書》,收唐至元一百六十餘家。編有《湖州詞徵》、《國朝湖州詞徵》、《滄海遺音集》、《宋詞三百首》。有詞集《彊邨詞》,晚歳删定爲《彊邨語業》。 ► 6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