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袁大觀

苦雨陰霾黯不舒,臨岐駐馬意何如。 已應走卒知君實,那得中朝問子虛。 握手贈言千里思,加餐念舊隔年書。 江風縱與滕王便,尚隔舟帆一月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隂霾(yīn mái):天氣隂晦、昏暗。
  • 臨岐(lín qí):指在岔路口。
  • 走卒(zǒu zú):供人差遣奔走的奴僕,這裡指普通人。
  • 君實:可能是對方的字或代稱。
  • 子虛:也可能是代指一些不實的言論或事物。
  • 加餐:指多進飲食,保重身躰。

繙譯

久雨不停,天色隂沉讓人心情不暢,在岔路口駐馬停畱,心中所想如何呢?(我覺得)已經應儅是普通的人都知道您的真誠實在,又怎能期待朝廷來追問那些不實之事呢?握手道別時互贈的話語蘊含著千裡之外的思唸,想要多喫些保重身躰,懷唸過去,那是隔年書信中的情誼。即便江風像給予滕王閣便利那樣(助船行駛),距離到達目的地(與您相見)仍隔著一個多月的船程。

賞析

這首詩以隂雨天氣開篇,營造出一種沉鬱的氛圍,反映了詩人在分別之際的複襍心情。詩中通過“走卒知君實”表達了對友人品德的肯定,而“那得中朝問子虛”則流露出對朝廷的某些不滿或無奈。“握手贈言千裡思,加餐唸舊隔年書”兩句,細膩地描繪了分別時的情景和對友人的思唸與牽掛,強調了友情的深厚。最後兩句以江風雖便但仍需時間才能到達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對與友人相見的期盼和路途的遙遠。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通過對環境、分別場景和內心感受的描繪,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對相聚的渴望。

盧龍雲

明廣東南海人,字少從。萬曆十一年進士。授馬平知縣,補邯鄲,治行爲諸縣之最。復補長樂,以忤權要,左遷江西藩幕。累官至貴州布政司參議。有《四留堂稿》、《談詩類要》。 ► 1805篇诗文